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新江苏评论员 清阳
昨天,一则《父亲是“老赖”导致女儿710分落榜?法官:纯属谣言故事版本迥异情节惊人雷同》的新闻冲上头条热榜。新闻称,日前,一篇《因父亲是“老赖”导致无法录取,女儿高考710分落榜!》的文章在微信流传,该文称,一个女生高考考了710分,却因父亲贷款失信而被学校拒绝。招生办认为她的父亲不讲信用,女儿也很可能受到影响,高校不能录取品行不端的人。
对于这样的谣言,网友也是不堪其扰,纷纷在文后留言予以斥责:“写造谣文章的人应该抓起来,这年月犯罪成本太低。”“造谣没后果才会导致那么多造谣。”“网络乞丐天天造谣生事。”“这样的文章一看就是谣言,因为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确切的人物姓名,更没有真实的人物图片,随便一张图,其余全靠编,不知道那些造谣人的心态究竟是怎么样的?”“有常识的都知道,老赖的子女只限制去民办私立学校读书,高考710上哪门子的民办院校?”......
据相关报道揭露,其实这条杜撰出来的“爆款网文”在网络上已经流传了数年。但是在不断更换新马甲后,又屡屡大肆传播,可见这些谣言真是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滋生繁衍能力超强,说不定明年高考的时候,这则谣言又换个“皇帝的新装”卷土重来。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每年的高考期间,围绕着高考这条“主线”的各种网络谣言就格外多。去年7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6月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危害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6月份网络谣言总体呈现出教育领域和社会热点事件类谣言多发、季节性谣言明显等特征,其中,关于高考的谣言社会关注度较高,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再看看今年,情况也极为类似。从6月高考以来,网上各种围绕高考有关的谣言可谓是此起彼伏、“高烧不退”。
笔者梳理了一下今年6月份以来引发社会关注的几则“著名”高考网络谣言:
1、6月初,高考刚结束,一则内容为“铜陵高三学生家长爆料,孩子高中三年花掉47万,房租6万,补课18万,高考考了369分……”的网络短视频谣言在网络广泛传播。
2、6月24日下午,距离江苏2023年高考查分系统开放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一则有关高考状元的网络谣言便在网上出现:“2023年江苏理科最高724分,南京六合高级中学”。
3、6月26日,有网友发文称今年2月安徽省庐江某中学上台抢演讲教授话筒学生高考失利,成绩为387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该学生成绩是600多分。
4、6月底,一自称江苏考生网友发文称,今年高考结束铃响后涂卡英语被判0分,总分仍为533分,并称其“痛失清北”。6月29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严正声明”,直指该文纯属谣言。
5、6月底开始网上突然有组织地冒出一大批抹黑清华北大的文章及短视频,譬如《不报清北只报国防科大清北:完了他们醒悟了》《风向变了,为何越来越多的超级学霸放弃清北,选择国防科技大学》《邹家村高考学子出了6个700分以上集体放弃清华选择国防科大》……这些谣言的影响也十分恶劣。
此外,还有很多无稽之谈的高考谣言,让人真假难辨。打开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今日辟谣”栏目,进入六月份后,几乎每次都有关于高考的辟谣。就在最新的一期,第一条就是《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公布?回应来了》,指有网友捏造事实公布华坪女高高考成绩。
高考谣言为何屡禁不绝?客观而言,由于网络传播成本小、隐蔽性强、传播快,再加上监管难,这些都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而每年的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可以说是举国关注,蹭高考这个热点也往往最容易吸引眼球。因此,这个时候关于高考的网络谣言也就特别多。
而正因为涉及千家万户,治理高考网络谣言,特别需要稳、准、狠。
当然,治理网络谣言如同打击网络暴力一样,都会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各方综合施策。而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道关口,必须要严守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能一味跟着流量走。正如有专家所言,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网络平台与个人账号、营销号之间有一个共同的默契,那就是“流量变现”,平台与账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捆绑。要治理网络谣言,各类网络平台一定要切实履行好“守门员”“质检员”的职责,不能被利益所捆绑。
今年3月开始,网信部门启动“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截至5月22日,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有力震慑自媒体违法违规行为。但是进入高考阶段后,隔三岔五冒出来的网络谣言也说明,整治自媒体乱象遏制网络谣言要形成长效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