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为进一步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2月28日—3月1日,在“水韵江苏”文旅自媒体联盟秘书处(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的组织下,来自20余家媒体单位的30多位媒体达人及景点景区/文化场馆负责人齐聚句容,围绕第十三届句容茅山文化旅游节,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和媒体采风,切实从品牌传播和销售的层面为句容文旅增效赋能。

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作为“水韵江苏”文旅事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江苏文旅自媒体联盟整合媒体、景区、企业、学者各方力量,持续深耕江苏文旅,在促进江苏文旅行业持续发展、推动景区/景点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等方面穿针引线、稳扎稳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城市与城市间相互推介的“阵地”,助力各景区“立体式出圈”。此次联盟采风团来到句容走进“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风景区、得撒石磨豆腐村,用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春日句容之美。

春日茅山蜿蜒的山林,葱茏滴翠、草木芬芳。茅山之巅的九霄万福宫,红墙黛瓦、飞檐斗拱,隐匿于青山绿林之间。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不似茅山的壮美,得撒石磨豆腐村是种美丽乡村的小情调。豆腐村以“豆制品”为立足点,依托自然村的原生生态,打造了众多特色景点和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朴素的田园建筑让游客们有归园田居的闲适之感。当季,豆腐村的“小康梅花园”里梅花竞相绽放。梅花园中有数十种梅花树品种,除了比较常见的宫粉梅、红梅外,还有一些比较名贵的梅花树品种,比如形态特别的垂枝梅,颜色格外浓烈的朱砂梅,香气浓郁迷人的绿萼梅等等,自早春到晚春,花开不断。

在座谈会上,联盟代表畅所欲言,营销案例分享、特色旅游规划、乡村资源挖掘等内容干货满满。“热搜网红”玄武湖公园将就如何发动职工和游客广泛制造旅游资讯爆点、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营销效能的课题,加强和句容本地景区的经验交流。专业的目的地营销平台途牛,将从产品合作、平台推广和新媒体营销三个方面,为句容文旅提供品效合一的营销方案。江苏尔目文旅集团会就句容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在规划营销方面发言;江苏省农业旅游协会的代表会就句容乡村旅游资源挖掘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美团、同程和马蜂窝等知名文旅企业的代表,以各自企业特点结合句容文旅特色做主题汇报。

句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禀赋,红色文化、佛道文化、历史人文交相辉映。在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句容旅游市场出现了“井喷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句容共接待游客68.5万人次,同比增长35.83%,旅游总收入达6.7亿元,同比增长31.37%。短途游、高端游、体验游的趋势愈发明显。从春天到秋天,从节庆到赛事,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在句容的青山绿水间精彩绽放。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句容不断探索自身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创办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民俗节庆、大众赛事,形成了高潮迭起的带动效应,释放出文旅融合的强劲动能。在座谈会上,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世军详细介绍了句容茅山文化旅游节的具体情况。“我们将依托‘第一福地 第八洞天’‘律宗第一山宝华山’等特色品牌,以茅山文化旅游节为平台,串联文化、旅游、体育、农业等优势资源,提振发展信心,刺激文化旅游市场,讲好句容故事,展现句容魅力。”

据介绍,以“水韵江苏 福地句容”为主题的茅山文化旅游节将从3月份持续到5月份,分为“问道寻福”“悠游田园”“文韵句曲”“跃动容城”四大板块,共36项主题活动,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的良好态势。“问道寻福”主题中,以茅山风景区为核心,通过将传统节日与“国风”“欢乐”“活力”“亲子”等元素碰撞,进一步彰显“福”特色,打造“福”品牌,传递“福”文化;“悠游田园”主题则将天王樱花节、白兔草莓节、后白郁金香节、句容美食节、宝华泡山节、第五届“美丽镇江乡村游”嘉年华及桑果紫酒节等既有的乡村旅游品牌和特色节庆活动串联起来;“文韵句曲”是借助茅山戏曲节(周)、“百姓大舞台”文艺汇演、非遗民俗文化展演、“传统戏曲”进校园、睦邻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展演展播展览优秀文艺作品,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跃动容城”主题则是借助各类体育赛事,尤其是省健身气功交流赛、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等高规格的比赛,将体育、文化、旅游、健康等元素有机融合,彰显城市活力。

“如何茅山文化旅游节有效发挥磁吸作用,让文化旅游节更好地增名气、引人气、聚财气,是我们思考和发力的重点所在。”张世军表示,要以产业思维来抓旅游,充分释放句容生态、人文、交通区域等红利,通过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动资源集聚,加快形成“南有茅山养生度假、北有宝华山修禅养心、西有赤山湖湿地观光、东有仑山湖体育休闲,中心区农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通过365公里“句容福道”,把农业采摘游、红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体育康养游等多种业态有效串联。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型,是顺应旅游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趋势。“我们也将推动特色农产品和本土非遗文化进景区,让游客可看可买可参与。加快吸引一批社会资本进入,注入金融源头活水,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社会参与的生动格局。”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浩宇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