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资料图片)
近年来复杂艰难的全球经济背景之下,新能源市场——包括新能源发电、汽车应用等,却迎来了一系列最新利好。
新能源,相对于煤炭、石油、水力等传统能源而言,资源储量普遍更为丰富,更为绿色,涵盖了大部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范围更为广泛。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清洁能源装机总量接近3400吉瓦。去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量300吉瓦,创历史纪录。这已占到了全球新增发电总装机量的 83%。2022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约为4940亿美元,首次超过石油和天然气上游投资额。按照目前的年均增速,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将超过煤电。去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1065万辆,年增63.6%。
我国的数据更令人振奋。截至去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达12.13亿千瓦,居全球首位;这一规模已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接近一半。去年可再生 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是新增电力装机的绝对主体。其中,去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约87.4吉瓦,同比增长 59.3%;全国新增风电吊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约706万辆和689万辆,同比分别翻番。中国占全球新能 源汽车市场份额增长至63%,继续居首。
江苏的趋势与全国一致,某些领域发展更快。如:截至去年年底,海上风电装机已达1183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专家们普遍预测:未来5年~10年,全球新能源市场还将继续以较快速度扩容与升级。即使在保守情况下,今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也将达到280吉 瓦,2027年、2030年分别达379、430吉瓦。到2027年,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电,成为最大的发电能源。未来5年,中国将占全球可 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的近一半,可达约1070吉瓦。
这些“发烫”的数据,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如何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最新的一系列利好消息?地缘政治、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突发事件将对新能源的大规模普及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太阳能光伏、风能、储能到 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过去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能否继续保持?未来五年以及更长周期,能源清洁化转型将会遭遇哪些新的障碍?本报记者从世界、中国和江苏的不同视角,撰写了一组系列述评。
王峻峰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尽管新能源市场的新利好不断,但随着近几年“黑天鹅”事件频出,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局不断,一度沉寂的能源绿色转型问题再成焦点。
中国与全球的能源清洁化,是否仍只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是否是一些企业低成本获取各种资源——从政策、资金到原材料的一种“绿色工具”?是否是海内外众多金 融机构反复炒作的一个“概念”?十年前“新能源利用全过程碳排放是否低于传统能源”的大争论结束以来,当前的能源清洁化转型之路再遇曲折,再遭质疑。
“黑天鹅”们带来了什么?
近年来最大的那只“黑天鹅”,当然非俄乌冲突莫属。去年2月开始的这场区域战争,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至今未息。俄罗斯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主要供应国,欧洲多数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俄乌冲突所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持续至今,影响深远。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限制日益升级,加之去年9月俄欧“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毁,导致俄罗斯天然气乃至所有化石能源加速 退出欧洲市场。其直接后果是去年欧洲国家化石能源供需持续失衡,价格大涨,并且蔓延全球。去年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合约荷兰TTF一度创下了339.2欧元 /兆瓦时的历史高位,较2021年同期大涨6倍以上。全球天然气现货价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能源危机引发欧洲各国电价和物价飙升,居民生活成本急升,企业成 本骤增,经济面临衰退。
为摆脱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依赖,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从中东到美国——不惜以高价抢购液化天然气(LNG)资源,进一步刺激国际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 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均因此明显下降,通货膨胀水平大幅上升。只不过得益于去年冬季至今相对温暖的气候,同时欧洲抢购的天然气满足了基本库存需求,全球油气价格才开始缓慢回落,这场严重的能源危机也才有所缓解。据预测,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程度较去年将有所缓解,但仍偏紧,传统能源高价问题仍将继续困扰欧洲,危机并未消除。
能源危机持续至今,“能源安全”已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各国的关注焦点,超过了曾极为重视的“气候目标”。此前欧盟提出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5%、 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德国更为激进,计划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100%。然而,现实却颇为戏剧化。德荷等开始重新增加燃煤发电量,奥地利等 重归煤电时代。英法德等多国延长了核电站使用年限,甚至准备重启封闭已久的核电设施。意大利等国的木柴价格一度大涨。尤其是德国新增的10吉瓦煤电装机, 预计在未来数年内将使欧盟的煤电供应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一直以来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表现积极且高调的欧洲,遭遇“黑天鹅”后,却迅速重归传统能源。能否像以往一样充分且平价地使用能源?已代替使用的能源是否绿色?成为欧洲多数国家民众和企业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
近两年夏季我国部分省份出现的电力紧缺,是第二只“黑天鹅”。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夏季,广东、浙江、山东等制造业大省频频限电,为近十年来罕 见。这暴露了国内电力供求仍不够平衡、新能源尚不成熟的现状。这两年夏季极端高温少雨,工业与生活用电需求骤增,原本作为主力能源的水电发电量大幅下降,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则难以削峰填谷、储存调控,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以煤电为主的火电,再成保供主力。因此,国内重新响起了“重启”大型煤电项目的呼声。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煤炭的总体需求将增长1.2%,达到历史新高,首次超过80亿吨。其中,发电用煤占比最大,增幅最高。能源业界分析认为,2022年全球煤炭发电量创纪录的主要推动力,首先是欧盟和印度的强劲增长,其次是中国需求的增长。
能源转型所需关键资源在现实供需与心理预期两个层面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大幅波动,是另一只“黑天鹅”。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上涨通 道,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主流动力源——三元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金属镍表现最为典型。冲突引发的断供担忧,加之期货市场行情,使得镍价一度突破了每吨10万 美元的大关。镍价的暴涨,带动锂、铝、铅、锌等“新能源”金属价格集体拉升。3月2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刚刚恢复镍合约在亚洲时段的交易。因去年3月惨烈的镍期货多空大战,上述交易曾停止一年。中国是目前全世界电动汽车最大生产国,镍价一旦长期上涨,势必打击全球尤其是中国高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冠疫情则是最不令人意外的“黑天鹅”。疫情带来全球创新投资缩减,大批新能源企业遭遇困境,客观上使得能源清洁化转型之路遇阻。
这些“黑天鹅”的出现再次证明:一旦失去了“温室环境”,没有了各国政府的强有力补贴和扶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仍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能源清洁化之路曲折反复
“黑天鹅”频现会不会长期阻碍全球能源清洁化之路?
实际上,即使在欧洲能源危机和新冠疫情叠加的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数据依然强劲,不仅规模继续扩容,技术进步仍在加快。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占到全球电力装机容量的40%。上网电价不断降低,某些类别已显著低于火电。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度统计报告,去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230吉瓦,较2021年增长35.3%。欧盟则超过了40吉瓦,同比增幅逾 54.5%。作为主要经济体,其光伏装机增量与增速仅次于我国。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逾21吉瓦,是2020年的3倍以上。截至去年底,全球 新增储能装机39吉瓦时,较2021年增长近63%。去年冬季,欧洲化石能源价格之所以能够逐渐下降,原因之一正是其风电与光伏并网发电规模的较快增长。
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低上网电价仅约合人民币0.068元/千瓦时,来自我国光伏企业参与建设的沙特光伏电站。迄今全球风电最低上网电价仅合 0.124元/千瓦时。无论是最低电价还是在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电价,太阳能、陆上风能早已低于煤电,环境成本更是远低于后者。我国煤电的环境外部成本约 为0.159元至0.3元/千瓦时。
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欧洲乃至全球传统能源消费量回升现象,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欧洲国家用能高碳化的“倒春寒”并非去年才出现,俄乌冲突不过是新的推手。 2021年欧洲燃煤发电量同比即增长18%,中断了自201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欧洲以外地区类似。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的大部分仍由化石燃料满足, 仅煤电就占到了增量的59%。
能源市场往往会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出现短期震荡起伏,能源清洁化之路也会因为种种因素曲折反复,但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不断替代化石能源是不可逆的全球大势,难以改变。作为全球最发达地区,欧洲国家拥有较大规模的传统能源资产,也拥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承担能源清洁化转型过程之中的风险。作为全球碳减排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欧洲国家如果因为一场区域冲突、一次短期能源危机而“改弦更张”,放弃长期的绿色目标,将是一种严重不经济的选择,损失巨大。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报告中分析指出,俄乌冲突引发了进口化石燃料价格的大幅飙升,反而将促使长期依赖传统能源的国家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报告预测,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未来五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将增长2400吉瓦,占全球电力新增装机的90%以上。对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我国而言,重新限电只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而且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消退。“黑天鹅”带来的冲击有限,反而催生了新的机遇。“十四五”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依然迅速扩大,规模与增速都领跑全球。
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达12.13亿千瓦,居全球首位;装机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 百分点。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去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31.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保障能源供应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一发电量相当于为全球减排二氧化碳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 量的41%,其中减少国内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约5.73亿吨。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球碳减排的主力。
近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不断下降,光伏发电、风电的最低上网电价均已低于煤电。迄今最低纪录为0.1476元/千瓦时,来自四川省甘孜州某光伏基地。 即使开发成本较高的海上风电,国内度电价格也已降至0.34元以下。目前我国最低的区域性煤电上网电价为0.2595元/千瓦时。江苏、山东、广东当前的 煤电标杆电价分别为0.391、0.3949、0.453元/千瓦时。换言之,比照煤电,当前我国主要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均已能够实现平价上网。专业机 构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平均上网电价还将进一步降至0.25元/千瓦时以下。
再看主要细分领域。去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约87.4吉瓦,同比增长59.3%;海上风电同期新增装机占到全球的50%,2021年占全球80%,迄今累计 装机26.4吉瓦。在这两个领域,当前我国装机规模及增速均居全球之首。截至去年底,“中国制造”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已占全球市场 份额70%。光伏发电的最关键指标——光电转换率,已从2008年的约17%持续增长至去年的23.2%以上。近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不断技术创新,已 经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近90%。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去年全部建成投产,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 葛洲坝,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去年全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59.4吉瓦,全球第二,同比增长109%。可见,经济增长放缓及新冠疫情对 我国能源清洁化转型的影响十分有限。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江苏的能源清洁化转型压力较其他省份更大,但进展也较为迅速。迄今,江苏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居国内前列,新能源产业已是 最具活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力量。截至去年底,我省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5065万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31%;自 2015年至去年,年均增长27%。其中,海上风电1183万千瓦,全国第一;光伏发电装机2509万千瓦,全国第四;生物质发电装机297万千瓦,全国 第三。2022年新增装机622万千瓦。江苏光伏制造业整体规模与技术水平国内居首,风电装备制造业属龙头省份。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大省的可再 生能源需求量同样巨大,应用及产业水平均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