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在参加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呼吁,采取“协调行动”,反对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这是贼喊捉贼之辞。谁是搞经济胁迫的老手,谁才是受害者,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说到国际关系中的“胁迫”,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美国发明的,也是美国一直在实践的。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首次提出“胁迫外交”概念,用来概括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美国借助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逼迫他国按照美方要求做出改变,以最大程度维护美国的霸权。
由此可见,“经济胁迫”作为美国“胁迫外交”的组成部分,是美国的专利。中方始终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来不搞、坚决反对“经济胁迫”那一套。美方想把这个标签贴到中国身上,纯属倒打一耙。它这么做的目的并不难猜,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美方是想在中美经贸和金融领域的合作与谈判中凭空获得一块“筹码”,用一个莫须有罪名逼迫中国作出让步。
外界注意到,美国媒体近来不断放风,称美国将在今年七国峰会前后宣布“史无前例”的对华投资限制规则,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领域。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美国对华搞经济胁迫、遏制中国发展的又一例证。
事实上,技术封锁是美国搞经济胁迫的惯用手段。2022年8月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生效,部分条款就限制企业在华开展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对于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的霸道行径,美国半导体业内人士纷纷吐槽,“对于什么是国家安全,美国政府应该有明确定义,并且透明和可预测”。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销售市场,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纽菲尔表示,美国半导体公司不能缺席。这是业界真实的声音,美国政府不要充耳不闻。
除此之外,单边制裁也是美方滥用的经济胁迫手段。美方炮制各种借口,打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已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从全球看,美国迄今对世界上近40个国家实施过单边经济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响。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9400多项,造成了巨大人道主义灾难。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分析估计,在伊朗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的制裁影响可能导致了多达1.3万人死亡。
对美国而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搞经济胁迫,美国连盟友也不放过。从历史上看,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美国盟友的企业,凡是挑战了美国的利益,无一例外遭到美国的打压。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对日本发起经济制裁,不择手段打压半导体等日本优势产业,甚至推动对日本经济做结构性大手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经济胁迫。作为今年七国集团峰会的主办国,日本不会选择性失忆吧?
再看看美国当前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有分析指出,美国通过提供不公正补贴和税收抵免的方式,扶持本土生产的清洁能源产品,就是要迫使外国企业在遭遇市场歧视和赴美投资之间二选一。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说,这个法案对欧洲企业“极具攻击性”,是以损害欧洲利益的方式解决美国的问题。美国利用《通胀削减法案》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这不是经济胁迫是什么?
很快,七国集团峰会要开了,这个“小圈子”的不少成员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如果美国非要把“应对经济胁迫”列入峰会议程,建议它们先想想自己的遭遇,声讨下美国的所作所为,不要盲从成为同谋与帮凶。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