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编前语“五一”假期,全国人民见识了淄博烧烤的火爆。在山西,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市井经济和城市烟火气活了起来!市井摊贩是城市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这幅“千灯夜市喧”的画卷,正在山西各地同步上演着。  近来,山西晚报记者在山西多地进行了采访,记录着百姓身边的“烟火气”。  长治 打造“繁华潞州夜” 开启新的消费引擎今年以来,长治市潞州区立足主城区经济发展优势,以夜间经济提升为突破口,以完善提升夜间消费设施、丰富夜间服务功能为重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高品质夜间经济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夜间消费需求,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夜间经济形态,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城隍庙民俗文化广场热闹起来。前来拍照打卡、品尝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炒年糕、麻辣拌、炸串等各类小吃应有尽有,玩具、服装、鞋包、首饰等商品琳琅满目,游人坐在摊位前大饱口福,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此起彼伏的喧闹声、煎炸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雷女士在城隍庙民俗文化广场经营炸鸡店两年多了,随着“夜经济”的持续升温,雷女士的生意也迎来“高光”时刻。为了促进消费,城隍庙民俗文化广场还精心推出了民俗表演、歌舞、游戏等活动,大力推进“夜游、夜娱”等消费业态,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体验。  春暖花开,潞州区的夜间消费市场再度活跃,“夜经济”正加速变为“热经济”,也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城市发展的新力量。在正则时代广场,游人在各小吃店铺间穿梭涌动,商户一边忙碌着,一边吆喝着。正则时代广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园区内商户130余家,包括特色小吃、清凉饮品、文创手作、后备厢集市、各式娱乐等项目,集特色小吃、娱乐体验、潮流玩物、网红打卡于一体。日前开展的发放消费券、参与送好礼、鼓励商超延时营业等一系列优惠活动,更是激活了这里的“夜市场”,盘活了夜经济。  一条条街,一道道景,行走在夜色下,“夜经济”的升温不仅提升了城市活力、拓展了消费空间,也让潞州区重新散发出烟火气,成为促经济、稳就业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潞州区始终坚持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包容多元、彰显特色”的原则,以“点亮夜经济、繁华正归来”为主题,以完善设施、丰富业态、优化服务、科学管理为重点,充分挖掘夜间消费资源,提升夜间消费便利程度,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推动全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潞州区还以打造“繁华潞州夜”为目标,大力开展夜间餐饮购物、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演艺等活动,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增强夜间消费活力。预计到2025年年底,潞州区将打造培育出10个以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品质夜市街区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聚集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夜经济开启潞州区新的消费引擎,打造出新的经济名片。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杜云 孙鸣

大同 “小修小补”完善便民生活圈“微服务”理发、修鞋、换拉锁、配钥匙、修自行车……天气逐渐转暖,在大同市内的大街小巷,一些承载着岁月情怀的“小营生”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还完善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了群众差异化需求。如何让“小修小补”行业进一步得到有序经营、良性发展?山西晚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寻访:街头的便民服务点2月16日,商务部在部署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时提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鼓励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  山西晚报记者从大同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为方便群众生活和规范商贩经营,实现城市环境与“烟火气”协调发展,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大同市在部分公共区域设置了各类便民经营点,引导流动商贩入点营业。作为社区、商业街、早(夜)市的配套设施,便民经营点的规划布局,与人口分布、消费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观、市容管理等要素相协调,根据消费习惯、时令季节、居民需求、商业网点、夜市(早市)等状况,对传统流动商贩经营业态进行调整、提升和规范。遵循柔性执法原则,给经营者更多包容,营造公正宽松环境。  伴随着便民举措出台,理发、按摩、缝纫、修鞋等手艺人出现在大同市街头的便民服务点。凭着多年的手艺,靠着低廉的价格和固定的顾客,他们不仅带动了市井经济复苏,而且让都市“烟火气”十足。  5月12日早晨,山西晚报记者在平城区云中路便民服务点看到,路边有6个理发摊整齐排列,清一色的女性理发师傅戴着口罩、围着围裙忙乎着。来的都是老顾客,不用招呼,理发师傅给披上围布,一手拿电推,一手拿尖尾梳,不到5分钟就剪好了。顾客离去后,理发师傅将剪下的头发清扫干净。一位师傅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她们从事理发30余年了,每次5元,价格亲民,顾客都是老年人,多数是在晨练之余顺便理个发。  向阳街便民服务点集中了中医按摩手艺人,他们自带一张折叠床,穿着白大褂,为群众开展按摩、正骨服务,价位在20元至50元间不等。在苹果园街口,一些提供缝纫、修车、修鞋、配钥匙的手艺人聚集在巷口或社区服务站,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提供便民服务。“我们早晨7点出来设摊,上午10点准时收摊,主要服务老年群体。”一位鞋匠说。写照:小生意蕴含大民生“求告知,附近哪里有配钥匙的?”“谁知道以前小区门口的修鞋师傅去哪儿了?”……日常生活中,不少业主群里经常有这样的咨询。  家住御东的李国栋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住,可住了一段时间后,老人感到诸多不便:买牙膏、电池之类的日用品得到马路对面超市;码个裤边、换个拉链、配个钥匙都找不见地儿。老人感叹,新房子样样好,但缺了这些不起眼的小服务,感觉不接地气,很不方便。  “‘小’事引起‘大’关注,因为其中藏着市民的刚需。”家住柳航里小区的退休职工周月娥说,“小修小补”涉及的服务内容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对老年群体而言,“缝缝补补又三年”不仅是生活所需,还包含着物尽其用、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  5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向阳街一处修鞋摊前观察,半个小时内陆续来了六七位顾客。不到5分钟,一双高跟鞋被修好,穿上不挤脚了;一件校服的拉链换好了,孩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在手艺人马师傅看来,能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方便大家,既是一门生计,也是一种情怀。  平城区柳航里社区负责人於悦说,如果社区周围没有“小修小补”类便民服务,城市就失去了生活底色,也给市民生活造成不便。推动“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同时能支持一定规模的就业,更能打通便民生活圈的“微服务”循环。亮点:有序规范便民空间“‘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关键在于规范有序,要在精准管理中下功夫。这一点,平城区清远街道和迎宾街道做得很到位。”大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清远街道在宋庄路口规划了一处便民服务点,用栏杆和围挡分成5个不同的摊位,既不影响交通秩序,看起来又美观,很受群众欢迎。今年4月初,迎宾街道对接名优特农产品直销店、针灸按摩店、理发店等,以和泰社区为试点,开创首家“一站式”便民服务市场,将“小修小补”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和泰社区负责人赵静说,在“一站式”便民市场,理发、按摩、缝纫、修鞋等手艺人被吸纳进来了。下一步,社区将持续链接多方资源,延伸服务触角,丰富便民项目,让更多惠民举措走进各小区。目前,各县区已经完成调查摸底,并规范设置了一批便民经营点,明确经营区域、时段和范围,有序引导商贩入点,鼓励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和简化准入、积分奖励、失信惩罚等机制,强化自治约束和激励。同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监管,专人负责清扫保洁、秩序维护。期待: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居民有需求,服务跟得上,管理有办法,这样的城市才有实实在在的温度与活力。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小修小补”属于“低频”服务,从业者大多靠手艺吃饭,一旦没有了新生力量,这个行业就会慢慢消失。  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做“小修小补”生意的大多是残障人员或老年人,懂手艺,能吃苦。向阳街一家老字号钟表维修店的曹师傅说,维修手表、更换电池、配镜换镜等,靠手艺挣钱,行业竞争小,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如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他曾想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家在农村的侄子,但人家根本看不起这个行当。“如果没有年轻人学习、从事这种手艺,这些行业的未来可想而知。”曹师傅说。在多数手艺人看来,“小修小补”是不可或缺的消费需求,如果能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既是一份谋生的职业,也是一件保障民生的大事,这需要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能有统一规划、挡风遮雨的公共服务亭,是手艺人的共同愿望。他们呼吁将“小修小补”纳入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比如:将闲置的核酸检测亭改建成便民服务点;在农贸市场设立便民服务区域,吸纳配钥匙、修锁等服务摊点,实行公益性免租;通过组合经营形成复合业态,让“小修小补”兼营快递驿站,或者政府购买服务……这样可以在市民需求与城市管理间找到平衡空间,增加手艺人收入,鼓励相关技艺的传承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山西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社区便民生活圈,形成“烟火气”集聚区。这一建设目标将在2024年实现全省覆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孙露

晋中 “潇河烧烤部落”解锁寿阳文旅新名片漫步潇河旁,烟火气息浓。近日,走进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芦家庄村,沿河而定的“潇河烧烤部落”热闹非凡,流水潺潺、树影婆娑,扑鼻而来的烧烤香气四溢,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寿阳潇河沿线村庄山水相伴、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每到春夏相交之际,就有不少游客来这里休闲露营,享受自然之美、美食之味。为了抢抓难得的“烧烤热度”和“五一”假期群众出行游玩的高峰期,寿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潇河沿线村庄,实地了解乡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还高频次组织水利、文旅、交通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认真研讨“潇河烧烤部落”筹备方案。  随着“进淄赶烤”在全网火爆出圈,寿阳县抓住“流量密码”,在“五一”假期间特别推出了“潇河烧烤部落”旅游活动,在段廷、建公、芦家庄、东塔、里思、梨元、龙栖湖景区等三个片区7个点位设置的烧烤区域,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潇河烧烤部落”系列短视频点击量累计超过50万……广大游客尽享美食美景的同时,“潇河烧烤部落”也成为当地最火的代名词。  “我去年就来过这里,今年再来明显感觉周围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干净了很多。”来自太原市小店区的游客张先生是一位露营爱好者,“五一”期间,他带着家人再次来到寿阳烧烤露营,“今年的露营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人员车辆的管理也井然有序,让人更加心旷神怡,一定会推荐更多朋友前来游玩。”  寿阳县“潇河烧烤部落”火热的背后是“借东风”式的精心策划,更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特别是面对“潇河烧烤部落”的持续火热,寿阳县文旅局及松塔镇、羊头崖乡、西洛镇的党员干部群众主动靠前服务,充当安全管理员、志愿者、服务员和销售员,引导停车,帮助点炉子、串烤串,热情招待四方游客。西洛镇的乡镇干部李姝楠说,随着来“潇河烧烤部落”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的玉露香梨、纂木小米等农产品的知名度也在持续提升,为周边村民拓宽了销售渠道。  为了给广大游客营造舒心、安心的游玩环境,寿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强化路面巡逻,加强路面管控,筑牢平安“防护墙”;寿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所有入场食品销售者进行严格审核和备案登记,进驻现场对食品材料进行采样检验,保证食品安全……与此同时,各乡镇还制作了《游客征求意见表》,每日汇总梳理,及时跟进整改,让广大游客游玩更舒心、更安心。  今年以来,寿阳县全面开展农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各乡村以绿为妆、以水为媒、以文为蕴,全力建设森林乡村、水美乡村、文旅乡村,潇河沿线清澈见底的河水以及平整宽阔的停车场,进一步提升了游客露营烧烤的良好体验。同时,烧烤点位还售卖清脆多汁的玉露香梨、酸甜可口的杏干梨干、金黄灿烂的纂木小米、晶莹剔透的段廷大米和脆香饱满的万根瓜子等特色农产品,令游客赞不绝口。“潇河烧烤部落”始于“五一”,但不会止于“五一”。寿阳县将顺应形势,把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旅游景点、流量热点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引流,让“一时火”成为“一直火”。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阳欣

阳泉 香飘满街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大饱口福人头攒动,“烟火气”逐渐升起来;人声鼎沸,“幸福味”逐渐浓起来。近段时间,随着气温的回升,阳泉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一系列措施激活“夜经济”,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夜经济既是“经济”,也是“生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魅力与活力。  今年以来,阳泉的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常态,民众纷纷走出家门,往日萧条的商场热闹了起来,原本冷清的街道也喧嚣了起来……  在阳泉高新区北山公园西门口,一个名为“高新之夜”的夜经济活动正在举行。一个个小吃摊前挤满了顾客,锅铲的碰撞声、鼎沸的人声、叫卖声相互交织。麻辣烫、鱿鱼、烤串、水果捞……夜市中的小吃香飘满街,让食客流连忘返。正大快朵颐的阳泉市民王女士不住地赞叹:来这里特别放松,可以一站式吃到各种美食。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此次活动由阳泉高新区打造,围绕“夜赏文创”“夜购潮货”,推出了“露营风+集装箱”文创市集,设置了北山西门一、二平台夜间经济综合消费区。在一平台北区,设置21个以销售儿童玩具、文创产品、生活用品为主的免费地摊摊位,鼓励辖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增收的平台。此外,活动方以“数智红谷、烟火经济”为主题,选取保晋路商圈中的文明诚信商户入驻二平台,提供奶茶、甜品、咖啡等售卖服务。同时,组织各社区文艺小分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不仅如此,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科学规划设置特色小吃、日用百货等经营摊位,引导商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夜间酬宾活动,并鼓励商户延长营业时间,满足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及夜间购物需求。同时,将引导商户探索“互联网+”新兴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做活“夜市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据悉,高新区的此次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  同样,在阳泉城区,城市“烟火气”也加速聚拢、升腾直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味”。近日,1947文化园广场也热闹非凡,一个名为“点亮城市夜色‘摊’玩人间烟火”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意集市正在举行。夜幕降临、华灯绽放,这条开在百姓家门口的文创集市人声鼎沸,不少特色店前排起了长队。一家石膏娃娃涂色摊上,桌子边早已坐满了来体验的人,其中不少小朋友,还有年轻的情侣,摊位老板正忙前忙后,帮客人挑选玩偶、调配颜料。其实,眼前的摊位老板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这样的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成长体验,我希望在活动中学习创业经验,结交朋友,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此次活动共有40多个摊位参与其中,旨在满足老百姓多元化消费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烟火气”的特别惊喜,为老百姓幸福“加码”。  今年以来,阳泉市政府发放了多轮消费券,带动商场、超市等消费场所的人气不断回升。接下来,阳泉市还将继续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战略,加快商贸、文化、旅游等消费业态跨界融合,提振消费信心、培育消费热点、释放消费活力,打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努力把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链新闻山西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主办  首届街坊节暨2023“晋情消费·全晋乐购”社区行正式启动山西晚报讯(记者 王爽 实习生 琚若馨)5月13日,在省商务厅指导下,由山西省零售商行业协会(简称“SRBA”)主办的首届街坊节暨2023“晋情消费·全晋乐购”社区行在小店区正式启动。  活动以提振消费、复苏经济为前提,扎实推进全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走进社区,走近居民,把实用、贴心、接地气的服务和实惠送到家门口,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的促消费活动氛围,助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  作为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创新形式,带领品牌厂商走进社区,走到居民身边。活动现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电、数码、粮油、乳品饮料、新能源汽车等众多品牌齐聚,为居民提供各种消费便利。此外,健康检测咨询等公益服务和精彩接地气的惠民演出,聚拢人气,大大提升了居民参与感。  省零售商行业协会会长王仂介绍,该活动着力提振消费,扎实推进全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惠民生,泽邻里,把实惠送到居民家门口。随后会在全省逐步推开,将持续至10月份,目标是100场。  省商务厅副厅长梁志勇表示,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全省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各级商务部门要统筹做好企业服务,让企业敢投入、愿投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