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相关资料图)

甘肃文旅强省建设亦同此理,需准确把握时与势,紧盯目标,靶向精准,乘风驭势,坚定笃行。

要察势、趋势、驭势,先要认清形势、感知态势、洞悉趋势。文旅强省建设概莫能外,这就需对文旅发展时与势,做到精准“把脉问诊”,查根底脉络,知症候表象,再“对症下药”。

无论甘肃,还是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随着时代发展,“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仅靠丰沛资源吸引游客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早已成为过去式。

“休闲游、全域游、品质游、深度游、特色游渐受青睐。”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条分缕析,文旅发展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特征,当前则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首先,是从传统观光游,走向追求享受环境之美、体悟自然之乐、品味文化之雅的休闲游、体验游。有关研究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3500-4000美元的时候,就会产生休闲度假旅游的旺盛需求。“随着甘肃居民人均收入的逐年增长,甘肃作为海内外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当仁不让,成为‘客源地’的经济基础正在不断夯实。”

其次,是从封闭的景区游,走向空间开放的全域游以及与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大街小巷、烟火美食紧密结合的生活游。

“这一点上,甘肃优势鲜明。”何效祖介绍,甘肃地带狭长,景点密布,景区广阔,正好契合了全域游的特征;此外,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多民族聚居,民俗风情多彩浓郁,特色美食遍布大街小巷,又贴合了生活游的需求。

再次,是从传统固定的团队游,走向更加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自助游、深度游。为了在旅行中拥有更深入的探索,获得更高品质的体验,自驾游、徒步游、探险游已成更多人的爱好、习惯和选择,途牛发布的《2022自由行报告》显示,选择长线自由行的出游人次占自驾游的比例高达84%。

“这一点上,甘肃同样独具优势。”何效祖分析道,甘肃幅员辽阔,甘南、敦煌、天水、平凉等知名旅游节点城市多,自然景观和文物遗迹点状分布,发展自助游、自驾游、环线游大有潜力可挖。同时,省文旅厅在全国较早建成的“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既将甘肃无限风光“尽收囊中”,又可一站式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可以说一部手机畅游陇原,点亮了“诗与远方”的智慧之路。

此外,是从单一的旅游资源化,走向多元融合的“旅游+”“+旅游”。随着时代发展,文旅产业已不再是文化与旅游的两两融合,而是渗透到各行各业,“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越来越丰富,“+”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比如通过“+工业”,让许多老建筑、旧厂房、废弃矿等“老破旧”,蝶变为城乡“新地标”、文旅“打卡地”。从过去的油泵油嘴厂到现在的兰州文创产业园等,就是“甘肃范本”。

比如通过“+科技”,为旅游插上飞翔的翅膀。“数字敦煌”“数字藏经洞”“云上展览”,就是“旅游+”成功的路径,提升和扩大了文旅释放经济动能的动力和半径。

……

要察势、趋势、驭势,还要聚焦主题、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更要目标导向、调整航向、精准靶向。文旅强省建设亦无例外,这就需对文旅发展现状与机遇、瓶颈与短板、痛点与难点,做到精准“寻根问源”,精准“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固本培元,再走新的长征路。

“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何效祖坦言,当前,我省文旅产业依然存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的状况、文旅经营主体“小弱散差”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木桶理论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即短板效应。

“正视差距,补齐短板,固本培元,驭势笃行,这是我省建设文旅强省的有效‘良方’。”何效祖告诉记者,当前,全国文旅产业复苏势头强劲,我们将抢抓机遇,以靶向意识,紧盯“问题”,逐个“击破”,既为我省文化强省建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又以超前理念、最新创意、最快速度,抢占新风口,赢得新优势,让全力复苏的文旅产业,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复苏增长的突破口。

——针对景区小、弱、散和业态单一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开发模式、聚焦核心要素、突出科技赋能等,多向发力,全力撬动大景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创建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国户外体验大本营和西部自驾旅游黄金线;同时,以大景区建设为载体,强化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形成点上有精彩、线上有风景、片上有产品、面上有产业的文旅强省生动局面,打造“如意甘肃”文化旅游新高地。

——通过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和文旅业态示范带动力、促进文旅消费量质齐升、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等途径,多管齐下,补齐短板、激活潜力,紧盯旅游产业“质”的提升和人次“量”的增长之间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力争今后五年全省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和30%以上,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志,让旅游成为文化时代化表达、产业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建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相协调、相适应,与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匹配的文化强省,“如意甘肃”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通过开展分级分类包联、建立定点联系制度、严格落实“六必访”制度、开展文旅企业服务月活动等,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强化企业经营主体,完善产业体系;集中优势开发优质资源,打好生态牌、文化牌、旅游牌、黄河牌,最大限度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商品供给能力;同时,瞄准粤港澳、对接江浙沪、联手陕青宁,联动各市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创建知名品牌,力争到2025年全省培育10家左右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的文旅融合领军企业。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精心构建文旅全产业链,立足西北打造自驾游产业链,彰显优势构建文旅康养产业链,突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绽放光彩建设研学旅游产业链,展现魅力延伸文化体验产业链,着力实现补链强链延链造链。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拼抢意识,围绕项目提质增效、产业优化拓展、招商招大引强、企业扩规入库想实招、谋出路,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全面激活文旅消费,丰富县域“千宴”“千礼”“千艺”等文化旅游产业要素新场景和新供给,让吃陇菜、住陇宿、购陇礼、看陇戏、享陇福、逛陇集成为打卡甘肃的“网红套餐”,大力发展节庆赛会、场景体验、主题公园、研学旅行、夜经济等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文旅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

看,千里陇原,风光无限。

责任编辑:郭林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