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石家庄扎实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

在求贤若渴不断重拳推出引才、育才、留才的政策引力下,石家庄市新引进各类人才4.3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23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世界排名前500高校毕业生9325人。人才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市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687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7%。

强化政策创新,打造美丽省会人才高地

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石家庄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构建起多层次、全域化的人才政策服务体系,营造了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紧紧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推出一系列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对引进的“高精尖缺”创新团队和国际一流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资金;对新引进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每月给予3000元房租补助,一次给予30万元购房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使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市域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的,贷款最高额度为120万元。目前,全市共发放人才绿卡42595张。

为打造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人才与产业良互动的局面,石家庄紧紧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率先突破目标,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和每年10亿元的主导产业专项资金,对两大主导产业高端人才,根据其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对市及以下的财政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目前已为引进的一批高层次人才落实了奖励政策。强化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设立“石家庄人才贷”,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额度为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创业贷款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的风险予以补偿,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为大力吸引海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石家庄市出台了《实施“海石计划”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工作许可、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15项便利化服务,着力打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目前,全市引进海外人才2157人。

加强台建设,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具有“集聚产业、拓展业态、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等功能,是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台。石家庄建成了全省首家、全国第20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全市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43家,年营业收入135亿元。为发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聚集的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建成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

8月10日,石家庄常态化云端招聘人才台正式上线,组织重点产业企业和用人单位面向国内外开展线上人才招聘,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云端招聘会。

石家庄积极搭建市校人才合作台,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合作、校企双方协同发展的市校合作机制。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取得良好实效。目前,已与40多所高校在人才引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共建研发台等方面达成合作项目101项。

建立协同创新台。全市设立诺贝尔奖专家工作站7家、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台达到405家。依托君乐宝、科林电气等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5家。

创新引才方式,打好引才聚才组合拳

日,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所高校41名研究生,在石家庄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活动。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进百校入百企”活动,举办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邀请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重点院校毕业生参加,达成引才意向9.3万余人。组织2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赴上海、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的50余所知名高校现场招聘,引进优秀毕业生2600多人。

搭建常态化云端招聘台。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发建设“石家庄常态化云端招聘人才台”,通过组织企事业单位面向国内外开展线上人才招聘,实现不见面应聘,建立起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智能化开放合作服务台,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云端招聘会。目前,台已上线企业2053家。

完善柔引才工作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出台柔引才办法,支持企业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挂职兼职、周末工程师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全市已柔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80名。

强化服务保障,营造有温度的人才生态环境

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向换届后新任县(市、区)委书记致信,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慰问各类专家人才1950余人次。今年市级“四大班子”换届,举荐86名优秀专家人才担任市级“两代表一委员”,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举办7期农村干部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班,培养农村骨干人才1488名。组织420名重点产业人才赴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先进城市对标学考察,提升对接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优化人才住房环境。全市通过配建、改建、自建等方式,建成投用各类人才保障房8300余套,其中建成市级人才公寓1099套,初步构建起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补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真正实现“房子等人”。

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以真情诚意留才爱才。在整合市级公共服务资源的同时,将驻省会的10家省级医院、14家文体场馆、正定机场纳入人才绿卡服务机构,专设绿色通道。在24个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设立人才服务窗口,配备服务专员650名,设立24小时自助答疑人才服务热线81890116(寓意为“拨一拨就灵”+11月6日“石家庄人才日”)。推行县(市、区)人才绿卡互认共享,实现“一卡在手,一路绿灯”。开发石家庄市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台,推出人才绿卡电子卡、“电子码”,开设“人才石家庄”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石家庄市支持人才发展政策及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事迹,在全市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人才聚,事业兴。石家庄正以跨越赶超的姿态阔步走来,全面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人才集聚高地,在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排头兵、领头雁征程中展现省会担当。(记者王峻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