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川渝两地抢抓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窗口期,加快推出多项首创、集成、差异化改革,携手高水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截至目前,包括金融、科技、医疗、贸易、数字经济、市场监管等六大重点领域率先发力,成效明显。

日前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大力度推进首创、差异化改革,扩大金融、科技、医疗、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

去年以来,川渝两地就已着手准备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工作。一年多来,两地商务部门不断强化目标、领域、产业、政策、机制、时序“六大协同”,两地6大自贸片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深化改革协同、开放协同、创新协同。

比如,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签订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保税港区与成都高新综保区战略合作13项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推进综合保税区创新保税维修业务监管工作;双流综保区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共同推动成渝国际航空枢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合作,共建国际航空枢纽大通道;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共同开展自贸理论研究;青白江分别与重庆万州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统筹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泸州推动重庆港到泸州港、宜宾港“水水中转”业务落地实施,支持四川企业搭乘沪渝直达快线,节约重庆至上海段运输时间3-5天等。

“示范区建设以来,川渝两地聚焦金融、科技、医疗、贸易、数字经济、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主动开展压力测试和风险测试,亮点纷呈。”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金融领域,两地联合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外汇监管互认,联合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携手推进国家赋予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本外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等试点试验。

科技领域,签订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1+3”协议和2个清单,成立成渝地区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联盟,开通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台,成立全国唯一省际共建重点实验室“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医疗领域,共建川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医疗保障等10个方面合作。

贸易领域,建立海关监管制度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共同发布15条便利化措施,创新“关银一 KEY通”模式、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和保税货物跨关区便捷流转模式,探索贸易促进合作新途径。

数字经济领域,签署“1+9”项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数字基建、共建共享共用中新数据通道等9方面重点工作,合力打造数字产业高地。

市场监管领域,大力开展“川渝通办”,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92项政务服务实现异地直通互办。(记者 陈碧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