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常州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全力推进“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奋力推动常州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
系统谋划,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势”标示着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在陈金虎看来,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定位。把握时与势,科学识势、系统谋势、扎实蓄势、全面起势、合力成势。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明确了现代化常州发展路径——“532”发展战略,以锻造“中轴”、打造“中心”、争做“示范”的标杆担当,把常州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全国大格局中定位谋势。
“五大中轴”拉开大框架、构筑大平台、做优大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锻造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三个中心”形成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的城市标识,彰显现代化建设的特色优势;“两个示范区”拓展城乡空间、做强城市功能、加固安全防线,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底板支撑。
蓝图既定,使命催征。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推进大会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排出了“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清单,296个重点项目和工作抓手。
在常州高新区,重大项目跑出“高新速度”,今年已累计签约优质项目107个,总投资698亿元,成为全球投资者首选地。从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三菱、韩国现代到比亚迪、大族激光、瑞士贺尔碧格集团公司等“明星企业”都在此汇聚。瑞士碎得在考察了全国六大城市后,坚定落子常州,打造亚太生产和运营中心。
在武进区,现代产业“主引擎”轰出推背感,总投资超1500亿元的产业项目,总投资620亿元的科技创新项目,彰显高端制造竞争力。10月28日,理想汽车第1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突破造车新势力纪录,常州基地销售收入突破百亿。
一辆新能源汽车有多少个零部件?3万多个!武进聚焦“162”产业方向,出台智电汽车产业图谱和专班推进机器人产业实施意见,开展全产业链、定向式招商,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1800家。
京东、格力博、微亿智造、裕兴薄膜4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京东智慧物流项目,实现了百亿项目、百天开工,创造了“钟楼速度”,这得益于钟楼区编制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规划编制、土地收储“五张清单”,形成了高质量推进闭环。
闻令而动“平转急”,精准有序“急转平”,14天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如何构建城市“免疫系统”?陈金虎表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的核心要义是祥和美好、安全发展。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办实事的第一主场,把问题清单转换为服务清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建强防控体系、制定标准手册、健全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常州在全省率先召开安全发展大会,形成了《常州市公共安全体系总体规划纲要》和29个专项规划,以“全面安全、系统安全、长效安全”为目标,形成“六横六纵六保障”的总体框架。
勇创第一唯一,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区域发展,不进则退。跳出惯性思维,常州致力于追赶标杆、超越标杆、成为标杆,奋力交出过硬的“常州答卷”。
把创新当生命,视创新如使命,让创新“关键变量”转化“最大增量”,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创基金+人才集聚”五位一体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打造“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出台了“实施意见30条”“创新政策20条”等政策措施,四套班子领导化身招才官挂帅出征,奔赴10多个创新名城、名校谋求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点赞说:“常州支持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浓厚,供青年人才发展的空间广阔,要引导输送更多人才到常州创新创业!”
全力当好培土施肥的“园丁”,实施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大力推进“青春留常”计划,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创客空间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3年免费入住,青年驿站3个月免租,为年轻人打造一个温暖的家;实打实掏出真金白银,对人才创业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重奖。未来5年引进各类人才50万人以上。
全力当好共同成长的“合伙人”,设立400亿元科创基金,1:4撬动各类社会资本,5年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做大做强“龙城金谷”,引进更多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
深耕产业创新优势,产业集群拔节起势。陈金虎表示,常州实体经济发达,发展的根基在制造业、比较优势在制造业,需要把制造业的优势释放出来,在产业“高原”上竖起更多产业“高峰”。从产业规模看,工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壮大,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拔节起势。从产业质态看,全市隐形冠军企业达到200多家,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动力电池已建和在建产能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三。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16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创历年新高。从上市板块看,今年以来新增IPO企业10家,累计达81家。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常州2家创新企业登陆。
常州代市长盛蕾表示,创新是一种场域,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通过函数效应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增量裂变。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常州制造的突破口,政府要做好“育珠”“串链”“结网”的工作,把一个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培育出来,“串链”就是按照行业逻辑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产业链,“结网”就是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完善数字配套服务、优化数字生态。
围绕“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培育路径,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瞪羚企业达500家、独角兽企业(潜在)达50家、上市企业达15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0家。大力发展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推动产业化与数字化双向融合,带动制造装备数字化换代、生产车间智能化升级、企业网络化发展。
创新驱动、数字驱动、消费驱动,天宁区打响了“三新经济”产业地标。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上,汇聚了瑞士SGS、上海悦亿、英国天祥等国际知名企业,产业园创成了国家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上,吸引了航天云网、海尔卡奥斯等行业龙头,“一横多纵、五星上云”的常州模式引领行业发展,国家级“一平台两基地”成功落户运营,集聚上下游生态链企业近400家、纳税销售超300亿元。“只要是“三新经济”优质项目,要空间给空间,要载体有载体。”
把定位变成地位,
让枢纽之城更具吸引力
地处长三角交汇点的常州,有着天然的“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对于全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具备战略意义。常州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交通枢纽。枢纽能力,最终体现在集疏、通达等能力上。
大桥“长高”、通道“拉长”,是常州打造“枢纽之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按下的“快进键”。未来5年,常州以交通建设为先行,打造能级更高、支撑更强的现代化常州。5年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畅行都市圈。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建成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铁路,尽早开工建设镇宣铁路、盐宜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及西延线、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形成“三纵四横”的高铁网和“三主五辅”铁路客运枢纽,实现全域通高铁。
打通大通道。记者在金坛南沿江铁路建设现场看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预计在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到南京20分钟、到上海50分钟。日前,金坛牵手江苏省产业研究院,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为金坛融入南京都市圈提升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赋能。
打造大枢纽。以构建“覆盖全市域及周边市县的0.5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常州加快建设“高快一体”交通网络,缩短城市“时间轴”,让“常州智造”成本更低、流动更畅、优势更强。
人悦其行、物畅其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长三角“抱”得越来越紧。从县级市到都市圈,溧阳百亿级重大项目接续突破。1-10月,全市共签约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1个,投资总额达1222.8亿元。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溧阳打造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形成45万套动力电池模组及系统的年生产能力。
从交通互联到产业共融,从生态共治到文旅共享,常州扩大特色产品供给,构建长三角文旅中轴枢纽,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在2021年省级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中,常州8个项目入选,入选项目数居全省第二位。曹山未来城一期总投资280亿元,打造“五大国际中心”——环球中心城市综合体、全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会议酒店中心、国际医疗康养度假中心、未来科创产业总部中心。
乘历史大势而上,一个“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净美人居,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现代化常州,正在展露现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