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市场主体突破1500万。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7日,我省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16万户增长到1500多万户,增长了1.9倍,年均净增长超过100万户,约占全国的1/10。

市场主体有活力,市场经济就有动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市场主体从2012年516万户发展到如今超1500万户,仅用了9年时间,充分体现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市场规模大幅拓展、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日益完善的蓬勃局面。

1500万户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推动了广东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大关。市场主体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质量的优化。新开设的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力军,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底气和韧所在。

量质齐升▶▷

市场主体相比2012年实现倍增

“广东市场主体数、企业数、外商投资企业数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且我省1500万户市场主体数是建立在4年清理450万‘死户’基础上的,企业年报率达96.7%,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麦教猛介绍,“广东市场主体占全国的1/10,企业占全国的1/7,外资企业占全国的1/4;特别是广东的企业占到全省市场主体的44.6%,高于全国均水10多个点,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

“成绩的取得,既可以说是来之不易,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秘书长吴海峰介绍,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思想解放的基因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市场主体的增长,可以说是广东10年来商事改革带来的红利。”

在他看来,商事制度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广东在2012年就以商事制度改革这个切口来优化大市场环境,划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这是一个具有前瞻的想法,对资源要素集聚广东意义重大。”

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总量迈上11万亿大关,全面综合提升了我省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哪里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就会往哪里走。”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说,年来广东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政务服务水,设立企业成本不断降低,企业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突破1500万户正是广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最佳注脚。

2020年,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82万元,超过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在王珺看来,市场主体“用脚投票”,也说明广东经济、产业发达,人们收入水不断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浇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壮大经济新动能。比如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产业配套,这也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

提速降本▶▷

开办企业程序从14个压减为1个

“开办公司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而且没花一分钱。”日前,广州市场主体数量突破300万。到广州创业的广东湾流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光华既兴奋又期待,感受到广东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后,他创业的信心也更强了。

“只需要在网上提交材料,就能领取到电子营业执照。”和湾流科技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改革的便利。2021年以来,广东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53户(按常住人口计算),日均新设市场主体7521户。

企业的获得感,源自于9年前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改革。

2012年,广东首开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先河。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企业登记门槛大幅降低。

如今,在广东开办企业越来越便利。开办企业程序从14个压减为1个,办理时间从3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跑动次数从20多次压减为2.93次,实现了政府零收费。

从产业结构看,全省三大产业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分别为20.35万户、185.48万户、1293.16万户,第三产业占总数86.27%,与2012年同期分布比例相比,第一产业占比增加0.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减少了3.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3.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支撑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相较而言,制造业固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进入门槛较高;服务业投资少收益快,是不少创新创业者的首选。”王珺说。

改革红利持续体现。全省日均新增企业数从2012年改革前的642户增长到3479户,全省市场主体数量相比2012年改革前增长了1.9倍,均每年保持20%的增长。

当前,广东正在打造全国数字化治理示范省。在王珺看来,数字化转型也给予了市场主体更多的成长空间。“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应用等也让企业准入准营更加便利。”

企业要进得来,也要出得去。将低质量的企业特别是“僵尸企业”及时清退,踢开“绊脚石”,市场才能更有活力。广东还在全国率先试行清税“承诺制”、企业“除名+依职权注销”等退出改革,为市场主体及时从容推出畅通“退路”。

评价有力印证了改革的成果。根据《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深圳等城市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深化改革▶▷

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

市场主体数量的攀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这也为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进而推动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面对1500万的市场主体,广东市场监管将如何发力?

目标已经明确。“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将牢牢把握‘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开发开放重大历史机遇,对标最好最优,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准营和退出制度,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的蓬勃活力,绘就壮阔的新发展格局。”麦教猛表示。

改革不断深化。在广州南沙,开办企业无需行政许可,按照流程完成实名认证、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等环节,最快10分钟就能办好一张营业执照。以后这种便利将推行到三个自贸片区,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先行示范。

在香港、澳门,企业和居民可通过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境外网点办理广东省营业执照。随着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重磅发布,广东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台,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加强市场监管规则衔接、标准对接。

吴海峰建议,广东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应该更重视重视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看市场主体数量,还要看企业发展质量。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从企业开办到发展到退出,选准时间点进行精准扶持、‘雪中送炭’。”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需扩张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吴海峰还特别提到,要更重视保护和促进市场公竞争,营造更公、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广东市场准入方面已经很便利了,下一步要从政府侧促进企业合规监管、自我监管,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互动。”他还建议,要用好1500万市场主体数据,“将数据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针对企业痛点堵点出台针对政策。”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徐世长则关注数字经济和营商环境之间的互动。他建议,广东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应该要聚焦数字化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与大数据决策对政府管理和市场竞争管理的决策支撑作用。(记者宾红霞 通讯员粤市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