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江豚!”11月2日下午3点多,靖江牧城公园长江段水域,长江江豚调查团的一名成员站在船头,兴奋地指向船的左前方,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下江豚戏水的画面。
长江江豚调查团队专家、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汪正飞介绍道,他们当天登船开展野外考察,驶入江阴大桥至牧城公园段水域时,江豚的身影“如约”出现。“每次出船野外考察,我们都能在长江靖江段遇见江豚!”汪正飞激动不已,在这个江段他们连续几天都遇见了江豚,数量最多的一次有5头以上。
长江靖江段是各种水生动物的最佳栖息地和洄游家园。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长江水域环境越来越好,江豚频现靖江段,成就独特的“江中一景”。
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告诉记者,靖江近年来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切实抓好对部分岸线“适当留白”,落实退渔禁捕,整治沿江突出问题,加速构建“九港水美、百里岸绿”的生态格局,“守护一江碧水,涵养最美岸线”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共同追求。
初冬时节,在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江滩,江水依依,芦苇飘荡,白鹭翱翔。这片规模不小的江滩地,以前被用作水产养殖,还建了码头、工厂。如今,曾经的生产用地全部退渔还湿,码头、工厂全部拆除,生态修复成效显现。“我最喜欢在早晨和傍晚,约上好友在家门口的江边走一走,看日出日落、听江水打浪,看水鸟嬉戏、享清心静谧,整个人心胸感觉特别开阔。”新合村村民王孩林自豪地说。
靖江是江苏深水岸线最长的县级市,百里黄金江岸是最为宝贵的资源。靖江早在2016年就率先提出“三个三分之一”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组织编制《长江生态岸线保护规划》,明确1/3绿色发展,以资源优化倒逼绿色转型;1/3开发性保护,尊重生态系统,绵延沿江景观;1/3永不开发,保持生态原貌。2019年编制的《靖江长江岸线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勾勒出靖江“长江生态保育带”、滨水廊道、生态红线区等形态,一幅绿色长江生态画卷铺展开来。
随着长江生态保护理念和行动的进一步深化,靖江守护“健康长江”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升级。今年7月召开的靖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靖江将深入实施生态宜居战略,打造最美滨江都市,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努力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长江大保护样板区。
在推进长江大保护过程中,靖江以“绿”为笔,着力推进沿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整治、生态修复,近年来累计新增造林4015亩,退渔还湿400亩,腾退生产岸线7.1公里,有4983名渔民退捕上岸,涵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地。靖江沿江产业高站位转型,加速构建“码头群+大型央企+产业园”绿色产业联动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保障机制也日趋完善。
靖江市委市政府还积极探索“清水入江、亲水护江”之策,2019年以来根据生态环境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部署,系统排查长江干流4公里范围内39条入江河流沿线排污口724个。去年以来,对所有排污口逐一现场核查,“一口一策”制定整治措施,明确取缔210个、整改184个、规范330个。靖江还参照生态环境部排污口排查系统,成功开发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指导污染治理,全力守护一江清水。
在靖江生态环境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今年下半年开展的鸟类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中,科研团队欣喜地发现,靖江生态绿洲马洲岛上有105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包括食物链顶端的猛禽。南京环科所调查团队负责人认为,“这表明马洲岛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良好,适宜鸟类等生物栖居。”
马洲岛地处靖江段长江中心,区域内未开发湿地面积29.32平方公里。靖江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说,靖江将与南京环科所紧密协同,在马洲岛建设长江下游首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上青龙港、上九圩港、牧城公园等地建设6个长江岸线重要湿地观测点,构建起涵盖靖江百里江岸、“天地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体系,为湿地生态修复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关键支撑。
张长平表示,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以及多条过江通道和城际高铁的加快推进,靖江正大步融入苏南和上海1小时经济圈与生活圈。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靖江壮美景观,这两年也引来越来越多的“高新尖”大项目和天南海北的观光客,包括凯飞航空结构件、吉凯恩飞机透明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已在靖江落地,并前瞻布局五百亿航空制造、五百亿健康营养和千亿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去年超千亿元,人均GDP位列江苏第七。靖江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第22位,今年上半年高质量考核又列泰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