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创新推行的“1%工作法”成为全市企业津津乐道的话题,深受欢迎和好评。日,“1%工作法”以其全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创新思路,谋划服务企业“新打法”

说起推行“1%工作法”的初衷,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告诉记者,“十四五”开局,在谋划工作思路时,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为企服务水,让企业在芜湖获得比其他地方更高的利润。在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制约因素和提升路径进行专题研究后,发现在物流、用工、能源、融资、税费等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一个全新的为企服务思路——“1%工作法”应运而生,即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利润的制约因素,逐一拿出降本增效措施,最终实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全市企业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

“1%工作法”一经推出,芜湖市上下雷厉风行,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以及相应部门牵头的9个专业组,顶格推进。制定《芜湖市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实施方案》,各个专业组细化制订子方案,责任单位涵盖所有县(市、区)、开发区和25个相关部门,建立定期调度、工作会商、利润分析、问题办理等工作机制,将“1%工作法”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考核任务,迅速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切工作成果以数字说话。

“1%工作法”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服务对象,以全市2000户规上工业企业为重点,以占全市工业增加值80%的前300强企业和用人、用能、物流大户为样本,建立全市300户重点工业企业利润常态化监测台。在综合分析成本和利润构成基础上,聚焦解决重点企业个问题、行业共问题和全市面上问题,直指影响企业利润率和降本增效的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主要因素,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全市面上“综合施策”,把提高“百分之一”落在重点企业、行业利润率上,重在取得实际成效。

多方发力,打好服务企业“组合拳”

“政府服务成效、企业发展获得感和营商环境优化,要靠数字说话。这1%,就是芜湖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量化指标。 ”芜湖市经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锁定提高利润率1%这个目标,芜湖市运用系统思维、多维度打“组合拳”,多主体多方式共同发力。成立的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6个业务组,分别研究降本增效的路径方法并合力推进。提质增效组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着重开展绿色技改,目前已完成30家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改诊断服务。推动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研发能力提升,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2069家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全覆盖。物流组推进芜湖市同京东合作建设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着力推动芜湖融通内外环境大改善。启动物流直通车,推行洋山—芜湖“联动接卸”监管模式,推动“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航运物流方式创新,每个集装箱压缩运输成本约30%,目前已完成17票进出口业务。税费组制定台账式工作清单,定向包保、主动服务,截至10月底,推动全市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红利13.68亿元。用工组建立企业招工补助政策,对企业招录的稳定用工给予1000元/人标准招工补助。该市还通过创建全市党建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团,吸纳全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实地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首轮服务团成员101人,涉及经信、发改、人社等众多部门。党员干部按照“不叫不到、随叫随到、热情周到、说到做到”的原则,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宣传惠企政策,及时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帮扶。

“1%工作法”既是服务企业的目标,又是开展工作的方法。芜湖在推深做实“1%工作法”的同时,也倒逼政府部门思维模式、载体台和方式方法创新变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多个全省“首创”和“独创”——在全省首创企业服务中心,构建“1+9+N”企业服务台体系。即:做强1个线上+线下的市企业服务台,做实9个县区、开发区主战场企业服务台,做优N个双创基地、公共服务台、科技孵化器、专业服务机构等服务企业“生力军”。企业服务中心以主动赋能、问题闭环办理、协同服务三项机制,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1.69万人次,解决问题782件。今年3月底,芜湖在全省独创“畅聊早餐会”,打造政商沟通“亲”“清”新台,市委主要领导顶格倾听、顶格服务。早餐会一周一期,截至11月19日,已举办了29场,回应和推动解决涉企诉求140余项,促进300个亿元以上招商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芜湖还在全省首创市人才集团,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城市HR;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和标杆示范培育行动,谋划建设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综合公共服务台”;落地运行“惠企政策网上超市”试点,让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

降本增效,增添企业发展“获得感”

百分之一的目标,拼上百分之百的努力。以具体经济指标为工作成效度量衡的“1%工作法”已成为芜湖经济工作提质增效的实战手册,不仅大大提升了芜湖市干部抓经济、抓服务、抓落实的系统思维、精准意识和务实精神,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可量化的“获得感”。

芜湖各县市区主动出击,推动工作成效可量化。繁昌区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常驻服务窗口,实现企业开办 “零成本”;鸠江区推进企业直供电和闲置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2021年签约意向电量已超6亿千瓦时;南陵县实行用水“一站式”服务,承诺对供水用户工程施工费下降10%;三山经开区组织协调暂缓蒸汽价格调整,两个月就为区内14家企业节省能源成本142万元。

借力“1%工作法”,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工业互联网台改造,700多家伙伴产品质量提升33.3%,生产成本降低20%,新增经济效益超1亿元;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66.67%,研发效率提升33.34%;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通过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政策,每年节省经费2000余万元;信义玻璃(芜湖)有限公司浮法智能集控中心项目投入运营,每年可节约能源成本1.5亿元以上。

“1%工作法”不仅让企业看见“钱景”,更增添了加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信心。今年6月,因看重芜湖提出的服务企业“1%工作法”,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董事会批准在芜湖成立研发中心,并计划把最为核心的电子器件放到芜湖来生产。作为全球玻璃产业领导者之一,信义玻璃构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台,实现和国内设备商精准联动、降本增效,为下游释放更多产能,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数字最具说服力。今年1月至9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3.05亿元,同比增长15.3%。今年1月至10月,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56个,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33个。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703个,实际到位资金1344.6亿元,同比增长20.3%。在建项目数、新建10亿元以上项目数居全省第一位,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新建项目数居全省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芜湖市实现生产总值3186.96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国、全省3.8个和3.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记者 沈宫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