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党音 宣讲入人心

前不久,天长市离休干部李元忠高兴地接受聘请,担任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刻钟”宣讲员。“利用一刻钟时间,给年轻人讲讲当年革命战争的艰苦卓绝,让他们体会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李元忠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把话筒递给群众,把讲台交给群众,天长市创新理论宣讲模式,探索实施“一刻钟”宣讲,积极吸纳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致富能手、草根名嘴、文艺骨干等作为宣讲员,把“一刻钟”的零碎时间变成了传播新思想的黄金时段,用接地气、聚人气的文艺节目点亮乡村大舞台。

马鞍山市花山区“五老”人员化身家门口“宣讲轻骑兵”,宣传党的好政策,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和城市发展历程,以鲜活案例和生动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城市宣州区打造“理响宣州”品牌,宣讲队员注册 “志愿宣州”App,实现活动发布、信息宣传、课程展示等一条龙,推进宣讲阵地从“延伸到家门口”变为“辐射到手机端”,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让党的创新理论从群众“指尖”传递到“心头”。

从农家小院到高楼大厦,从皖南山区到淮北平原,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一次次贴近百姓生活的宣讲,一场场富有特色的演出,一则则平凡动人的故事,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实践,让思想教育接地气、有温度、更自然。

“以前看文艺节目要买票进场,现在文艺节目都是送到家门口,这样的文明实践有滋有味。 ”灵璧县游集镇九集村村民朱峰说。灵璧县组织文化骨干成立文化志愿服务队或文艺小分队,将优秀乡土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菠林喇叭、皮影戏、琴书、大鼓等优秀乡土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文艺节目演起来,微视频播起来,群众开心笑起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各地各部门把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服务暖人心 文明领风尚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家中老人常年卧床不起,理发成为难题。”“村里老人腿脚不便,到镇上理发路途遥远……”在巢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上,“老年人、残疾人理发难”一度成为高频热词,特别是偏远农村普遍存在这样的生活难题。线上问需,线下服务,巢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协调益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泛开展“流动的剃头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常年走村入户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理发。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广德市新杭镇“百千万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展“私人定制”服务230场次,用心用情提升群众幸福感。南陵县整合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中心、农家书屋、村卫生室等阵地设施,建设149个 “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走下去,幸福指数涨上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方向,建立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志愿者队伍清单、群众需求清单、月度工作计划清单和文明实践所 (站)分布图等 “四单一图”,动员各方力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贴近群众、受众点赞的志愿服务项目。

“移风易俗实在好,按章办事抓得牢;婚丧喜事大家帮,邻里互助是法宝;大操大办得控制,群众负担已减少。 ”清晨,当涂县太白镇太白村响起清脆广播声,文明实践站小喇叭每天广播1小时。太白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重引导减陋习,定规矩减负担,搭平台减铺张,树典型减差距,做实移风易俗“减负”文章。

移风易俗减陋习,文明实践树新风。针对农村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探索常态长效的措施和途径,切实减轻农民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机制激活力 焕发新气象

前不久,因为土地流转问题,濉溪县临涣镇湖沟村村民代表和土地承包方代表坐在茶馆里,在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王士宏的调解下,双方的矛盾纠纷在一杯茶中化解,最终握手言和。 “结合当地群众饮茶习俗,利用茶馆人流量大、信息传播快的特点,我们将文明实践点建在茶馆里,设置司法调解工作室,把百年老茶馆开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桥头堡’。 ”王士宏说。

泗县依托乡贤地缘、人缘、亲缘优势,1000多名古道热肠的“现代乡贤”活跃在乡村,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发生,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明光市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志愿者三大主体的作用,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形成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推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共治模式,将自然村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成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新载体。

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个条条块块中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文明实践的“源头活水”。

“各地坚持‘一盘棋’谋划、坚持‘一把手’主抓、坚持‘一股绳’共建、坚持‘一揽子’保障,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田间地头的“轻骑兵”,大街小巷的“红马甲”……风景如画的江淮大地处处活跃着“志愿红”,文明实践为幸福生活“加码”,绘就了一幅动人的为民画卷。(记者 张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