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公共场所“亮码”、足不出户也能接受诊疗、轻点鼠标便可“云游”博物馆……步入数字时代,“扑面而来”的崭新技术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广州人的生活惯,也重构着广州城市形态。

城市,正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智能。

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广州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成国际一流智慧城市。一座庞大的数字孪生城市逐渐成形,每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如同跳动的脉搏,焕发着蓬勃生机。

老城不“老”,未来已来。迈向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智慧之城”,广州一路探索,一路“进化”。

城市之变

从“千年古城”到“数字孪生”

从“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到如今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千年商都”广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智慧城市”悄然崛起。

进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的数字技术发展进入高潮,并逐渐向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渗透。依托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更将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服务,增强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传统城市要转变为“智慧城市”,首先要打好地理信息的“底座”。

时空基准是测绘地理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时空大数据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参考。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广州由于空间基准不统一,存在着多套坐标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一全市坐标“度量衡”,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步。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广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广州2000坐标系。“广州2000坐标系在技术指标上实现了100%点位误差控制在4.66厘米以内,面点位中误差仅1.21厘米。”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广州市首次实现全市坐标系的统一。

以广州2000坐标系为空间基准,广州搭起一座“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台”,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专题数据、智能感知的实时数据和空间规划数据四大类的时空大数据。它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支撑广州城市运行各环节基于地理信息工程的底图应用和专题分析。

今年7月,广州市集成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台、“多规合一”管理台、“四标四实”、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等多源异构数据搭建起的广州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台对外发布。

作为全国首个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台,广州CIM基础台汇集了全市7434方公里三维地形地貌和城市建筑白模、重点区域700方公里的三维精细模型以及430多个建筑信息模型(BIM),形成“一张三维底图”,具备海量数据的高效渲染、模拟仿真、数据分析、物联监测等能力,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撑。

在超脱于现实空间的“数字孪生城市”中,城市肌体的一举一动将尽在掌握。广州,也将在这里探索着未来城市的更多可能。

治理之精

超大城市“无死角”

车辆川流,交通熙攘,带来门户之城的超强人气。

日,全国首个无感通行收费站落地广州:机场高速机场收费站不再设收费杆。车辆途经此处可由以往的20公里时速提升到80公里,系统自动完成车辆号牌识别、无感扣费,每日可节约2.75小时的收费时间。

“一个车道的通行率每小时可超千辆,这在全国都是最畅顺的。”广州交投集团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董军介绍,收费站还拥有数字孪生系统、智能收费机器人等9项创新技术,恶劣条件下也可保持识别精准度。

要让车辆跑得顺,政府监管要跟上。针对营运车辆数量多、流动大、监管难等问题,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推出了全国首个交通视频智能化综合分析台——“交通慧眼”,通过视频智能识别与交通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对营运车辆的“精准画像”。

借助“交通慧眼”,市交通执法部门电子执法率由此前的46.75%提升至56.9%。同时,该台结合对重点车辆、重点卡口数据人工智能识别的综合研判,准确分析出疑似“克隆出租车”等各种非法营运车辆运行的时空分布规律,有效布控打击非法营运行为。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广州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将数据运用于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通过技术手段发现治理盲点,让城市治理不留死角,撬动本地治理效能的不断提高。

年来,广州城管部门率先在全国特大城市开展了视频智能分析实战应用。全国首家城市管理联合实验室、全国最大城市管理视频资源联网台纷纷在广州成立。

“城市管理的智能技术转变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工作由‘人工搜索’转变为‘智能采集’,由‘事后处理’转变为‘实时追踪’,由‘被动管理’转变为‘精准快速处置’。”

目前,广州这项城市治理模式不仅得到了住建部的肯定,还被杭州、重庆等城市复制推广。在广州探索出的超大城市智慧治理路径,引领着全国城市智慧治理的新潮流。

生活之美

成色更足的幸福感

戴上VR眼镜,一节别开生面的二年级语文课在番禺区实验小学开启。课堂通过播放视频、情景剧表演等形式,鼓励同学们现场“演绎”课本的内容。台下,学生人手一册智慧学卡。经由台大数据,老师可以及时清楚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向。

“学推送机精准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做一个收集本,精准推送作业。这样就能避免‘题海战术’了。”番禺区实验小学关绮雯校长表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既减轻了师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日,广州启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建设,将培育100家智能教育治理实验校,探索适应未来智能社会的教育治理体系。全市推进智慧阅读、教育集群、智慧教学+AI等七大工程,在“教学管办评”各领域探索破解教育改革难题。

作为民生普遍关切的领域,教育关系下一代成长,医疗则关乎百姓健康。如今,广州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在“衣食住行”各领域借助科技之力,带来生活品质提升。

作为华南地区首家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七级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研发的“辅诊熊”人工智能诊断台,应用于诊断多种儿科常见疾病,准确率达94%,与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相当,是广州智慧医疗建设成效的缩影。

据统计,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台已联通296家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一网联通”,预约挂号、统一支付、电子健康码、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十大应用皆可完成。“智慧医疗”正在成为健康广州、智慧城市的新名片。

在“住”的方面,广州在用电梯总量超15.4万台。今年2月23日,广州成为全国首批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广州市电梯智慧治理台”项目实现了全市电梯信息“一览无遗”、电梯安全“一网统管”。

通过智慧监管,电梯仿佛有了“监护人”。电梯内一旦发生困人、电动车进电梯等情况,台会自动发出警报,通知维保人员第一时间响应解决问题。

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对人们教育、就医等显需求的满足,还是“润物无声”地为社会生活保驾护航,“智慧城市”都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成果,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切实让广州百姓获得了安全感、幸福感。

万物互联

智慧城市,就在脚下

一个多月前,在广州举行的第130届广交会上,参展人员的“无感验证”进馆成为广受关注的办展亮点。短短几秒的“无感验证”,大大提高了验证效率,避免了人员在场馆进出口处的聚集。

变化的背后,是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依托“穗康码”实现参展参会人员个人健康信息线上填报,在全国率先推出的“证码合一”应用。这是在广州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疫情防控的“冰山一角”。

疫苗接种人数、核酸检测人数、穗康码亮码次数……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内,巨型的LED大屏显示着持续更新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正在运行中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下称“穗智管”)。基于全市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需要,广州在“穗智管”建起以“疫情防控”为专题的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综合应用场景。

小场景带出大模型,小共享开放出万物互联。当城市运行各领域、各层级和各环节的数字化台逐渐打破相互之间的壁垒,一座完整的数字孪生城市生命体便能够真正运转起来。

通过对接35个市直部门、11个区,共115个业务系统,融合汇聚超36亿条应急管理、城市管理、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等全域城市治理数据,“穗智管”能够实现对城市运行体征和事件进行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

它就像是城市运行管理的“驾驶舱”,让“一网统管、全城智治”成为现实。

“现实中很多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任何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都很难处理好这些问题。”广州市数字政府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穗智管’的协调联动,不仅能高效解决现有的治理难题,更能够发现、预判在以往条块管理中未注意到的治理死角。”

他透露,未来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还将完成市、区、街道跨层级联动协调体系,从上到下打破各部门职能之间的通道。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州将以加快数字化发展为契机,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融合建设,推动政府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再造,建立广州智慧城市体征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数据中台,打造全市统一物联感知台,推动物联感知网、运力网、算力网等数字新基建,支撑并引领数字经济转型。

“同时,我们将深化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重点完善跨部门协同应用场景和疫情防控主题场景,并构建城市治理综合指挥调度体系,深化市区联动,探索城市运行态势实施全时域监测,重大事件的综合指挥调度,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研判为省、市各级提供决策支持。”上述负责人表示。

令人向往的智慧广州,就在脚下。(记者黄舒旻李鹏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