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12月20日,广东省政协召开“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夯实农业现代化根基”专题协商会,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连线形式、围绕种业振兴话题建言献策。
多年来,省政协持续关注全省种业工作,去年省政协将推进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提案列为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今年,省政协党组把推进种业振兴确定为专题协商议题,列入年度协商计划。经过深入调研分析,省政协调研组撰写了专题协商材料《“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夯实农业现代化根基”专题调研报告》。
共同组建种业新型研发机构
报告显示,我省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和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6万份,约占全国13%;保存微生物种质资源6.5万份,约占全国12%。目前,全省共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25个、原生境种质资源保护圃(点)30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10个、省级21个。
报告提到,广东近年来种业科研成果丰硕,拥有广州优质稻、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基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植物航天育种、畜禽育种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牵头组织开展国家荔枝、香蕉、瘦肉型猪和白羽肉鸡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牵头攻关数量居全国第一。
但在调研中,省政协调研组发现,我省种业研发创新体系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开发利用亟须加强,主要表现为研发资源高度分散且割裂,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且研究同质化、低水平重复严重,育种手段仍以传统育种为主,产学研融合不够深入,成果转化率低。此外,资源鉴评和基因挖掘不够,种质资源数字化程度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育种优势。
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会主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长程萍建议,应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个人等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同组建种业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应建立农业种质资源数字化平台、分子育种平台、分子鉴定平台。
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建议,应设立长期稳定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发专项,加大对国内外农业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创新利用研发力度,尤其是重点加大重要资源的深度鉴评、优异基因挖掘,防止国内关键资源与优异基因的外流。
会上,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委将牵头落实报告的建议,重点打造四大现代种业协同创新平台,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育种中心、广东农业生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和新一代南繁技术中心。
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陆华忠在会上表示,依托省农科院建设的广东省农业生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将围绕水稻、蔬菜、果树、玉米、畜禽、水产、微生物等农业生物在生物精准设计育种现代化生产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农业生物基因型及表型综合测量设施,助推农业生物分子设计育种,大幅缩短育种周期。
种业科技人员可到种业企业兼职兼薪
今年7月中央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加快建立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截至目前,全省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240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涉种畜禽企业252家。
省政协调研组通过问卷,对省内90家种业企业和46家科研机构进行调查,并与农业农村部《2020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进行对照后发现,广东的种业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创新动力和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受访者企业最迫切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包括用地支持、科研资金奖补、专业人才。
对此,民建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学校副校长许玲建议,要创新育种研发的机制体制,推动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协同合作关系,鼓励种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重大种业攻关项目,提高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平台化育种能力。
今年,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王丰建议,在我省农业种企总体实力弱小情况下,要构建好以股份为纽带、利益捆绑的科—企—专家三方紧密合作的广东省种业集团,并从政策层面上给予进入企业开展合作研发的科技人员松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科研院所专业育种人才队伍的作用。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分别梳理筛选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扶优清单,给予分类指导、精准扶持。同时,以培育壮大种业集团为核心,聚焦水稻、生猪、家禽、水产等重大品种和领域,组建并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的旗舰企业或专业型龙头企业。
对于政策支持方面,将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落实或创设扶持种业企业政策,包括种业科技人员到种业企业兼职兼薪,将创新型种业企业纳入国家企业研发统计调查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此外,将加强部门联动,保障种质资源保护和科研育种的用地空间需求。(记者余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