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就“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徽省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把“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作为省委“为民办实事”第一项工程部署推进,力争“十四五”末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优质健康的地表水、基本不喝地下水。
同步建设配水工程和引调水工程 确保供水入户
目前,皖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低,城乡供水还是以地下水水源为主。以优质的地表水源替代地下水源,是解决皖北农村供水问题的治本之策。
据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介绍,“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以淮河干流、西淝河等当地地表水源为基础,引江济淮、淮水北调及南水北调工程为保障,构建区域水源保障格局,实现地下水源全部置换成地表水。同时,配水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同步建设,确保地表水调到当地即能实现供水入户。
“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规划布局供水工程76处,供水规模每天286万立方米,规划投资154亿元。工程涉及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等6个市28个县(市、区),涵盖面积3.8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3043万人。
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构建“大供水”格局
针对水源不稳定、水厂规模偏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 ,我省坚持城乡一体化方向,优先考虑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尽量覆盖农村人口,对现有农村水厂能延则延、能并则并。
在工程建设中,为避免资金浪费,我省充分利用现有具备整合利用条件的农村规模水厂、配水管网、供水入户设施等,发挥供水工程的规模效应。同时,新建县域骨干配水管网,将原有独立的供水网络连接联通,形成相互补充的供水网络。对于部分老旧管网实施改造工程,切实做好农村供水保障。
在运营管理上,考虑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让3000万群众喝上优质地表水 2025年底前完成
围绕让皖北地区3000万群众喝上更优质的地表水,基本不喝地下水的总体目标,结合引江济淮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时序安排等,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实施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23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建成后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的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包括:蚌埠市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淮上区,阜阳市阜南县、颍上县、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亳州市蒙城县。
第二阶段是在2025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后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的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包括:淮北市濉溪县、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亳州市谯城区、利辛县、涡阳县,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临泉县。各地具备条件的,尽可能提前完成。
2021年,省水利厅已经组织先行实施8个项目,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项目清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782万元,全部用于皖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努力将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造福皖北地区人民。(记者 汪应智 许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