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财政厅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组织党团员先后到合肥市三孝口街道杏花社区、杏林街道望城社区等地100余人次,细心征求社区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开展财政政策宣传、文明交通秩序维护、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协助社区疫情防控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驻地社区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这是省直机关带头落实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开展与驻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的生动缩影。省直机关工委把开展与驻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实际行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载体和创新举措,推动开展了“大调研·大走访”“省直机关接地气 年轻干部走基层”“走基层访一线”等调研实践活动。省直机关工委还专门组织力量编写 《如何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工作手册,分发至省直机关8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受到普遍好评。
真结对、真联系、真共建。省直机关工委发动省直及中央驻皖各单位负责同志主动联系驻地街道(社区)、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革命老区小学、非系统内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做到主动上门、面对面对接。要求省直及中央驻皖各单位一方面结合自身单位职能,挖掘优势资源,建立“资源清单”;另一方面请联系对接单位提出需要支持帮助的事项,建立“需求清单”,在“两个清单”对比衔接中,解决好实际问题。广泛发动省直机关在职党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到工作地、居住地和党组织联系对接的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
真用心、真服务、真见效。省直及中央驻皖各单位坚持从自身职能出发,结合中心任务,找准施力重点,统筹推进落实与驻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合肥海关发动海关公职律师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开展国门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海关开放日”邀请社区居民和学生参观海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省委党校 (安徽行政学院)成立新时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帮助驻地社区打造“赤阑桥流动党校”,推动理论宣讲进社区;省妇联投入资金119万元,推进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工作,在全省52个儿童之家开展四点半课堂、快乐假期、母婴驿站等公共服务……
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自5月份起,省直机关集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三项实践活动,截至目前,省直各单位共组织近4万名党团员到基层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6万小时;制定一批困难群众“微心愿”清单,发动3.1万余名机关党团员帮助群众实现8000余个心愿;发动14万名党员干部,集中开展消费帮扶活动,购买金额5000余万元。一些省直机关干部开展与驻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后深有感触地表示,深入基层、走近群众,锤炼了党性、改进了作风、提升了能力,“感觉就像鱼儿回到了水中”。驻地干部群众纷纷赞扬:“省直机关干部来到家门口,与我们心贴心交流,为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更有获得感! ”
为推动与驻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走深走实,省直机关工委积极搭建载体、健全机制,架起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双轨“连心桥”。建立“基层观测点”制度,发动省直机关251个业务处室在全省建立540个观测点,为每个观测点指定1名包点党员干部,察民情访民意,让观测点成为工作评价的 “晴雨表”、实践创新的“试验田”、解剖麻雀的“会诊室”。把与驻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同常态化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活动相衔接,作为建设“双优”党支部、开展“双争一创”行动、深化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的重要载体,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健全完善‘双联系’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常态长效,彰显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省直机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着眼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切实为基层群众通堵点、除痛点、消盲点、连断点,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有效服务群众,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朱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