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年来,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环境改善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去年全省生态环境安全形势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为93.4%,创历史新高。

源头治污,推动水清岸绿

从亳州花戏楼往北约2公里,有一片绵延千亩的城中湿地,名为陵西湖。日,冬日暖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人们漫步廊桥栈道赏景休闲、亲自然。如今的陵西湖美丽宜人,而前些年曾一度被垃圾包围,水质最差时为劣V类。当地清淤截污,恢复并打造大面积湿地、滩涂,形成丰富多样的滨水空间。“现在变化真是太大了,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 ”市民赵萍感慨。

碧水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我省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水十条”,重点推进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江河湖泊,是流域人民的福祉所系。保护长江,我省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渔三件大事,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推深做实关污源、纳统管、护物种、禁新建、建新绿、减存量、进园区、强机制;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打实贯彻长江十年禁渔令,实现建档立卡、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4个100%。治理巢湖,合肥市推动新一轮综合治理,系统实施 “碧水”“安澜”“富民”工程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 “四源同治”。巢湖均水质由2015年的劣V类转为IV类。

监测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省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2.5%,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无劣V类断面;我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7%,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

安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从源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我省去年起分类细化“十四五”及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优先治理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优先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农村黑臭水体集中区域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解决农村水环境突出问题。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完成332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626个村污水治理任务等。

攻坚克难,呵护清新空气

碧水长流、蓝天常在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保卫蓝天,我省持续以“五控”为抓手,即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开展夏季挥发有机物治理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等。

去年夏天,我省开展挥发有机物治理攻坚,加大臭氧防治工作力度,坚持重点问诊、科学施策、精准治理等,累计检查涉挥发有机物排放企业3094家、立案查处115家122件违法案件、共处罚金500万元等,有力推动夏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秋冬季是雾霾易发期。年来,我省通过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成果还不够稳固。我省继续实施秋冬季攻坚行动,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开展钢铁行业、柴油货车、锅炉炉窑、挥发有机物、秸秆禁烧和扬尘等专项治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化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等。

我省监测显示,去年全省PM2.5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6%,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

协同增效,深化环境治理

改革激发绿色动能。去年起,我省按照“先试点、后规范、再推广”的思路,探索建立一项全新制度——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如池州市全面推开“环境监督长制”全域试点,基本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境专项监督长责任体系。专项监督长制度将环境监督基本单元最小化,注重全方位解决河湖长和林长职责之外的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保障监管无盲区。

提升生态体系质量和稳定,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我省强力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持续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推进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紧紧扭住整改工作不放松,加强督导调度,严格整改标准,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目前,我省正着手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工作方案,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孙艳辉表示,将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强生态”,优化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治理方式,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以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高质量达峰,努力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夏胜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