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马鞍山市民发现,在东方城、慈湖河路桥等地,新增了多处公交站点,而停靠这些站点的公交车运行的是一条可以直接驶入南京的 “宁马公交线”。

“以往没有从马鞍山市区直接到南京市区的公交车,宁马两地公交都以界牌处为终点,去南京的乘客也是坐本市公交到界牌处再换乘南京的公交。这次开通的‘宁马公交’,车辆虽然挂马鞍山牌照,但可以在南京市区跑。 ”负责“宁马公交”运行的马鞍山长运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客运分公司三车队副队长邰俊向记者介绍,该公交线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省”运行。

马鞍山市紧邻南京市,地缘相,人缘相亲,两地市民走亲访友、购物游玩,来往密切。部分人工作在南京,居住在马鞍山,或工作在马鞍山,居住在南京。为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马鞍山市去年开始谋划开通跨省公交线路,两地交通运输部门经长时间的论证和协调,马鞍山方面最终拿到了跨省公交在南京区域内运营的许可。去年11月1日,“宁马公交”正式开通。该趟公交日发36个班次,来回车程90分钟,单趟运行里程45公里,票价3元,车辆始发站为马鞍山旅游集散中心,终点站为位于南京市区的地铁S3号线刘村站,沿途共有17个站点,其中一半以上站点位于南京市。目前,马鞍山至南京方向首末班车时间分别为上午6时和晚间18时,南京至马鞍山方向首末班车时间分别为上午8时和晚间20时,后期班车时刻表还会根据市民实际出行需求进行调整。

“太方便啦,家门口坐上车,不需要换乘,直接开进南京市区,感觉就像同城!”喜欢去南京购物的马鞍山市民汪女士说,以前从马鞍山乘坐公交去南京,都要先坐马鞍山125路公交,到界牌站后再换乘南京市707路公交,换乘花费的时间多,也比较麻烦。跨省公交开通后,不仅可以直接到南京市区,而且可以使用市民卡刷卡乘车,老年卡、拥军卡等优惠票卡也可以使用,使两地同城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宁马公交”乘客流量逐渐稳定在每日300人左右,后期,马鞍山市相关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运行时间、班次,升级服务,为宁马两地群众交流沟通提供便利。

跨省通办,省时又省心

“真的谢谢你们,办事速度这么快,还亲自为我送上门! ‘跨省通办’对老百姓来说真是福音。 ”去年12月13日,在上海市白茅岭社区居民朱宜菊家中,宣城市郎溪县数据资源局工作人员将一本上海市残疾人证交到她手上,朱宜菊连连致谢。

白茅岭是上海市在安徽的“飞地”,朱宜菊老人在此生活了半辈子。 “我有肢体残疾,之前办理残疾人证需要到户籍地上海,对我来说长途跋涉,很不方便,一直没有成行。 ”朱宜菊告诉记者,郎溪县数据资源局与郎溪县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上海市残联对接,为其进行伤残鉴定并帮助网上代办,省去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郎溪县自去年4月28日开始,全面启动“异地代收代办”试点工作,在郎溪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跨省通办”专窗。在该窗口,记者看到通办事项的操作指南,上面明确了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审批人员,同时针对具体事项,标明事项办理模式、流转具体程序、申请材料清单、资料传输方式等内容,形成操作规范。

得益于这项政策,白茅岭居民袁菊香老人也同样感受到“跨省通办”的好处。“本以为要去上海才能办,哪知道只要在郎溪数据资源局交上材料,就能办成,太便捷了! ”袁菊香说。袁菊香今年70多岁,没有经济来源,需要申请上海当地困难生活补助,但因为身体原因去不了,于是将相关材料提交至郎溪县“跨省通办”窗口。在收到袁菊香老人申请后,“跨省通办”窗口安排专职人员前往上海市虹口区社保中心帮助办理,按照程序2021年12月底老人就可以拿到当地困难生活补助了。

“大部分异地代收代办项目可全程网办,部分项目需要安排专职人员携带材料前往目的地办理。 ”郎溪县数据资源局“跨省通办”窗口负责人高飞介绍,“‘跨省代办’窗口成立,就是为人民群众解决反映强烈的长三角区域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推动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实现‘跨省通办、一次办成’,享受‘同城服务’。截至目前,郎溪县‘跨省通办’事项累计办理580例,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公安、市监(商事登记)、人社、残联等部门。 ”

异地就医,结算“一卡通”

过去,对于家住池州市的退休职工吴文英而言,去上海看病简直成了她的心病。自行垫付门诊医疗费用不说,她还得将票据带回池州市,到医保部门进行人工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看一次病要折腾很久。

自长三角地区实行医保 “一卡通”以来,安徽16个市已与沪苏浙所有设区市实现“一卡通”全覆盖,长三角职工医保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全面开通,吴文英再也不用为异地就医而烦恼。 “只要先在本地备

案,去异地持卡即可就医、直接结算。 ”吴文英告诉记者。

两年,池州市医疗保障局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明确服务对象范围、待遇政策,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等四类人员优先纳入范围,并按要求重点结合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工作特点和就医需求,优化备案管理、精简备案手续。

同时,该市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不断畅通异地备案渠道,除了开通窗口、电话备案,还充分发挥国家异地就医微信小程序的作用,引导参保人员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在“池州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增加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模块。

截至去年10月,池州市民在苏浙皖三省异地结算4559人次。去年以来,该市还强化医保服务信息化建设,新设立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合理、及时的“无需见面”医保经办服务。

在池州市养老的老年人群体,也成了异地门诊结算的直接受益者。 “为方便老年人使用医保,我们特别开通了电话热线,他们还可以拨打电话进行异地购药。 ”池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该市还建立76人的长三角地区池州籍医学人才库,推动5家医院与省内6家、省外5家医院建立专科联盟;该市人民医院引入上海交大附属六院和九院、南京医科大附属妇产医院等6名教授成立知名专家工作室;该市疾控中心与上海市长宁区、南京市雨花台区等6家疾控中心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并常态开展合作。

搭乘地铁,一码刷多城

“刷二维码乘坐地铁,合肥和多个长三角地区城市实现互联互通,这给我出行带来了便利! ”日前,家住合肥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因工作需要经常前往南京出差,自从开通该项业务后,在两座城市乘坐地铁时,只需出示及时切换的二维码便可快速乘车。

据介绍,办理该项业务,只需安装“合肥轨道”App,完成注册登录,在“合肥轨道乘车码”下面点击“切换卡片”,点击选择其他城市(上海、温州、宁波、杭州、南京)的地铁乘车码,点击“立即开通”,跳转到支付宝页面签约免密支付,签约完成后,即可使用“合肥轨道”App乘坐其他城市的地铁。

2019年4月19日,合肥、上海两地轨道交通二维码乘车实现互联互通。 2019年5月20日,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又完成南京、杭州、宁波、温州4个城市的接入。

来自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9日,“合肥轨道”App注册用户478.5万人,其中开通互联互通业务的有43.7万人。长三角互联互通功能累计开通人数已突破374万,累计乘车达1169万人次。

“在‘互联网+’发展战略框架下,互联互通台的建立,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台的建立大大方便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众出行,实现了轨道交通涵盖购票、候车、乘车等全链路出行信息的跨区域服务;进一步加快了长三角综合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地铁刷码互联互通的城市群。此外,还密切了长三角区域城轨企业业务区域联动,各地轨交企业合作共建、共享联通,为异地乘客提供本地化的出行关怀和商旅服务,也为后续打造以票务为基础的 “城轨出行+生活服务”区块链服务台打下坚实基础。

该负责人还表示,互联互通区块链应用将来可为各地城市提供异地数据应用产品,例如长三角区域地铁乘车人流实时迁移图等,为铁路、地铁、公交等跨城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应急指挥的联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目前,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正积极对接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区域已开通地铁城市,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陆续完成上述城市的互联互通业务接入。

消除障碍,打通“断头路”

一期工程开通运营,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开工建设,蚌埠至五河高速公路建设期取得重大进展。家住蚌埠市区从事建材生意的潘民伟对此充满期待:“我常年往江苏淮安、宿迁等地洽谈商贸合作,蚌五高速建成后将为我们交通出行、业务往来提供极大便利。 ”

作为沿淮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蚌五高速项目全长约62公里,总投资约53.7亿元。一期工程(围山枢纽互通)至徐明高速 (五河枢纽互通)全长约52公里,去年12月16日正式开通;二期工程徐明高速(单滩枢纽互通)

至线路终点苏皖省界处的大杨庄全长约10公里,计划今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安徽、江苏省际“断头路”,助力沿淮地区、皖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协同联动。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聚焦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蚌埠市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工程,积极推进路网建设,提升公路通达能力。按照“建成投用一批、加快推进一批、新开工建设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蚌五、蚌固徐等5条高速公路和6条国省干线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形成 “四纵三横两联一环”高速公路网。

目前,全长80.9公里的G36宁洛国家高速公路明光至蚌埠段改扩建工程可行研究和初步设计已获批,土地报批已完成勘测定界工作,工程建成后可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对接。全长8.7公里的G344五河张滩至皖苏省界段公路工程正在开展土地组卷报批工作,桥梁等结构物已开工建设,项目完工后将构建五河与泗洪之间的连接,消除省际“断头路”。

“这些项目实施后,将补全蚌埠交通运输发展短板,进一步改善结构布局,畅通对外公路,助推我市交通运输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起到先行官作用,为建设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蚌埠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通过加快公路运输通道建设,高标准对接国家高速路网,蚌埠市将实现县城通高速、县县通2条以上高速、城市外环高速形成闭环,力争到202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5公里,密度达到6.8公里/百方公里,超过全省均水

校际联动,协同育“工匠”

日,淮北教育考察团走进徐州市教育局、徐州重工集团实地考察学。此次活动旨在抢抓淮北与徐州结对帮扶共建机遇,围绕着力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寻求合作发展路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助力。年来,淮北徐州两地建立职业教育项目合作机制,开展校际专业共建及实训基地建设,联合举办“淮海杯”创新创业职业大赛。目前,徐州技师学院和安徽淮北技师学院结成友好帮扶学校;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则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职业教育联盟”,与上海市西南工程学院达成共建友好学校协议,和长三角40所中高职学校一起谋求校际、校企间的区域联动发展。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副校长顾宏是长三角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去年初组建以来,探索师资合作培养、共同提高的新机制,促进职业院校之间在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相关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整体水。 ”顾宏介绍,三省一市名师工作室组建了机械制造专业大类师资团队,各省名师组建自己的市级、省级名师团队,经常开展线上研讨交流;团队围绕企业行业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着重研究“1+X”领域岗位技能需求、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名师们纷纷开展院校和企业调研,邀请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广泛参与,联动发展。

淮北市职业院校25个专业点与本地66家企业开展合作;“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高水技能人才进校成立了6个大师工作室,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显著提升。

目前,淮北市“淮北相城老年大学”“钟源阁红色文化博物馆”成功入选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刘开渠纪念馆和相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认定为 2021年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体验基地。

“我们将学借鉴徐州市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淮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辉介绍,两地将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密切和徐工集团等徐州大型企业联系,建立实训基地,有针对调整专业设置。(贾克帅 罗鑫 余克俭 徐建 阮孟玥 许蓓蓓 孙言梅 丁贤飞 于金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