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区梅南大院内,老人们正在小区的长椅上畅谈,经过改造提升的小区道路更整洁、环境更清爽,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了舒适;一场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成为梅县区状元府小区居民生活的调味剂,活动不仅给居民们送去了趣味,更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惯;在丰顺县,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星罗棋布,成为传递好声音的“喇叭”……

市容市貌变了,城市管理不断优化,居民们的精神面貌正不断提升……世界客都正以新气象、新面貌进入崭新的一年。

年来,梅州市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念好“树、建、办”三字诀,通过树榜样、建场所、办活动等方式,以榜样力量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梅州扎实推进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着力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水,让文明创建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为梅州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树榜样

以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在梅州的城市中心,有一座好人公园。

漫步在梅州市好人公园内,悬挂在木制走廊上的梅州好人事迹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这些梅州好人,有的是乐善好施的企业家或乡贤,有的是为民解忧的村干部,有的是见义勇为的普通百姓,照片下附着详细事迹,细细阅读,令人动容。

据了解,目前公园内共展示了梅州121位先进典型的事迹,典型来源于梅州市每年开展的榜样评选。“我们在各个领域选树典范,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客都好乡贤’‘最美志愿者’‘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榜样评选活动,树立起学的旗帜。将好人公园建立在闹市区,更能发挥引导众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作用。”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梅州坚持价值引领,以榜样评选作为文明氛围营造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梅州市道德模范”“梅州好人”“孝老敬亲好媳妇”“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依托一报两台、一微一端等媒体台,在全市掀起“学榜样、争当模范”的热潮。

在榜样的引领之下,梅州一个个榜样人物的个体行为正在转化为群体效应,走出梅州,走出广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梅州共有中国好人6名,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最美家庭9户,省文明家庭3户,市级文明家庭96户。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重点选树青少年榜样,举办“讲红色故事·传红色基因”梅州市青少年志愿宣讲文明实践活动、“闪闪的红星”故事会、“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等活动,发挥青少年的榜样引领作用,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建场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达100%

傍晚,天边的晚霞还未散去,丰顺县汤西镇新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聚集了许多村民,跳舞、下棋、聊天……音乐声、谈话声、笑声交织在一起,一幅立体的“乡村晚景图”呼之欲出。

“晚上的生活可丰富了,唱歌、跳舞、下棋,偶尔还会有露天电影放映,我现在更愿意在乡下待着。”居民陈庆新说。据了解,除了村民们自己组织的活动外,汤西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还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教村民们跳舞,梅州市山歌剧团偶尔会到村内演出,为村民们送上“视觉+听觉”的盛宴。

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是一个传递政声的喇叭。年来,梅州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县丰顺县和省级试点县梅县区、大埔县,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试点任务各项工作,通过试点地先行建设,总结出可复制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在试点的带动下,全市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构建起完备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151个、实践站2395个,覆盖率达100%。

由于行业不同,传递的政声不尽相同。梅州鼓励各机关单位充分挖掘特色,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径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好政策走进基层。

去年,全市45家金融机构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史学教育相结合,成立“梅州市金融机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金融惠民政策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形式传递给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机构的新期望、新要求。

梅州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弘扬红色文化。

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又是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梅州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在革命烈士纪念园、英雄纪念馆、民俗文化工作室等地。

五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红色文化讲所和梅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在蒲丽顶森林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园挂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客天下展厅、潘倩文化交流(客家山歌剧)工作室挂牌梅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个具有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让红色故事“活起来”,乡土文化“动起来”。

办活动

志愿活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

每逢节假日,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便会组成“讲解员团队”,到坚真纪念馆为参观的游客提供志愿服务。他们为每位游客提供咨询、引导、讲解服务,成为博物馆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李坚真是著名的革命家,让小学生利用节假日空闲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义务讲解员,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演讲水,还能学李坚真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该校副校长蔡奕彬介绍。

有志愿者的地方,就有文明在闪光。在梅州,志愿活动已实现常态化开展。

年来,梅州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组织架构,积极推动成立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健全志愿服务“1+8+N”组织体系,并在8个县(市、区)成立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形成了“四级联动”的工作模式,使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梅州各地认真策划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去年以来,持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文明交通等志愿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通精神文明建设辐射群众、影响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随着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志愿服务频次的增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已延伸至抢险救灾、环境保护、饮食购物等众多领域,对推进文明风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产生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在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餐饮行业协会的推动下,由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小餐饮店组成的“文明餐桌行动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志愿服务队成员单位以身作则,向消费者传递“节俭养德,文明用餐”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

“我们在顾客点餐的时候采取‘N-1’(N为顾客人数)的点菜制度,并要求服务员主动向客人提示打包服务。”梅江区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金苑酒家总经理黄俊鹏说。

“我们每道菜都会分出例份、中份,人数少的我们推荐点例份,人多了推荐点中份,就不会浪费。”印象好友酒楼的店长吴婷婷说,“遇到点菜‘停不下来’的客人,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比如说让他们‘先吃,不够再加菜’。”

走访梅州城区的大型商场以及餐饮店铺,“消费不浪费、光盘更光荣”“文明用餐、有你有我”“公勺公筷、干净卫生”等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使用公筷公勺、推广“半份菜”“小份菜”适量点餐等文明餐桌行为蔚然成风。

数说文明

截至目前,梅州共有中国好人6名,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最美家庭9户,省文明家庭3户,市级文明家庭96户。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4个、广东省文明村镇11个,2042个村和194个社区100%完成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工作。

目前,梅州有全国文明校园3所,广东省文明校园5所,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5所。

在全市各县(市、区)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试点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52所,其中全国试点1所、市级20所、县级(及以下)31所。

统筹推进各地各单位开展以“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等教育实践活动1626场次,征集手抄报和绘画作品并评选出市级优秀作品136件,征文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158件,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298场,参观革命旧址135场,参与师生174.2万人次;开展诗歌朗诵会、端午、中秋等民俗主题诵读等活动3658场次,参与师生达52.8万人。

全国试点县丰顺县已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实现了县、镇(场)、村(社区)文明实践阵地100%全覆盖。

新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832支,新增注册志愿者人数168063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584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000余场次,其中党史学教育实践主题2230场次,乡村振兴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962场次。

凡人善举

第九届梅州市道德模范、梅江区城乡人居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颖通:

群众眼中的“城市文明守护者”

“地面有水的、垃圾没清理干净的、不按位置摆放摊位的,大家要行动起来,菜市场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维护。”每天早晨,梅江区城乡人居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颖通的声音便会在梅江区各个菜市场回响,声音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就如体育老师口中的哨子,只要一吹,就能让菜市场变得井然有序。

60岁的陈颖通,是梅江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区两美办常务副主任,尽管快到退休的年纪,他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奔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第一线,是同事眼中的“人工导航”,是群众眼中的“城市文明守护者”。

“颖通主任不喜欢坐办公室,就喜欢走街串巷找问题,一天不去心里还憋得慌,梅江区就没有他不熟悉的地方,哪怕是一条小巷、某个街角。”陈颖通的同事这样告诉记者。

5点多起床,菜市场就是办公室

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帮家人买菜和做好早餐后,陈颖通上班的“第一站”不是办公室,而是直接到各大市场和大街小巷巡查。“老邓,门前的垃圾袋要放到马路对面的垃圾桶,别嫌麻烦,环境守护靠大家。”“这滩水是谁弄出来的?联系菜市场的管理人员,抓紧清理,买菜人一多就不好清理了。”尽管年过六旬,但再细小的环境污点,也逃不过他的“法眼”。

入冬以后,早晨的气温冷得刺骨,寒冷却阻挡不住他的步伐。“市民一年四季都要逛菜市场,检查市场环境卫生哪能不认真。”陈颖通笑着说。即便在周末或者春节等节假日,陈颖通也经常骑着摩托,四处巡查“脏乱差”现象。

年来,陈颖通成为协调辖区各整治单位的纽带、整治行动的“主心骨”。他勇于攻坚克难,从不退缩,面对被非法阻拦者用砖头袭击背部、咬伤大腿等状况,他依然忍痛坚守岗位,带队完成整治任务。

谈起整治过程中遇到的“插曲”,陈颖通总是轻描淡写。“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难处,党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扛起这个岗位的责任。”

2018年,陈颖通带队拆除一处违法搭建。“当时的场面非常被动,搭建者一直骂骂咧咧,不时用木棍、砖头向我们示威,阻拦我们行动。”大家一筹莫展。

陈颖通身先士卒,自己拿着工具便上前开始拆除。突然,一块砖头“砰”的一声,落在他的背上。“当时所有人都在担心颖通主任,但他只是皱皱眉头,继续低头拆除违法搭建。”一旁的同事告诉记者。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不再理会无理的谩骂,纷纷投入工作,成功完成了整治任务。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梅州带来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陈颖通说。

年来,梅州的市容市貌不断提升,街道更干净整洁,行人出行更有秩序,城市建设逐渐完善,陈颖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市容市貌的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参与者,我们不能停下脚步。”陈颖通说。

在陈颖通的感染下,其身边的同事也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全力以赴投入整治工作。

在环境整治岗位12年,令陈颖通感到欣慰的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梅江区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逐步得到改善,还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增强了队伍战斗力,也更加坚定了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信心。(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钟华廖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