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领域补短板工程启动实施,2个国家级、9个省级区域 (专科)医疗中心提速建设,4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两癌”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75万人次……过去的一年,我省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全面小康基石。 《政府工作报告》就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任务,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引起代表委员广泛热议。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但是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建设仍存在短板。尤其在县区、乡镇,一方面很难引进和留住优秀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和实践演练,难以提升能力和水平。 ”省人大代表、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余寿杰建议,编制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训一批高层次人才,激发人才活力。同时,进一步改善疾控人员环境,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加入并留下来。此外,建议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疾控中心和学校联合教学机制,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锻造更多公共卫生“后备军”。
“诊疗救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我省正着力推进“1+5+N”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根据规划,我省将建设省级传染病救治基地(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及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等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各市建设1所高水平传染病专科医院或依托三级综合医院建设独立院区;建成1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1支国家级和10支省级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今年,我省把‘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我倍感振奋。 ”余寿杰建议,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应当有刚性的制度安排,让全省中医专长人员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当前,中医药领域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除院校培养外,要适当扩大“师带徒”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去年,我省17家县级医院完成三级医院执业登记,濉溪、泗县等7个县(市、区)开展国家及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6961个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虽然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不少基层医院仍然存在软硬件跟不上,导致群众不愿就近看病。同时,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上大医院‘虹吸效应’,基层很难留住人才,进一步制约了基层医院的发展。 ”省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教授胡传来说。
“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重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加大基层医院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向皖北地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倾斜,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优、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特别是诊治疑难重症的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胡传来说。(张理想 朱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