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罗宏对《规划》进行政策解读。
《规划》立足我省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逐步形成“绿色、共享、高效、低耗”的生产生活方式。规划主要指标中,共设立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大板块17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6项。
“十三五”时期,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提升。罗宏介绍,“十四五”,安徽将继续紧盯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梯次推进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已达标的城市,以加强保护并持续改善为主;未达标的城市,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明确阶段性改善目标、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的重点任务。开展城市、省级交界市县重污染天气成因及污染物来源精准分析。统筹考虑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区域传输规律和季节性特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强化分区分时分类差异化和精细化协同管控。
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规划》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系统监管,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实施“断源行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依法督促关闭搬迁工业企业腾退地块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加强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的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实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管理。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强化系统施治,因河因塘施策,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2025年,全省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覆盖率达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记者 彭旖旎 许梦宇 实习生 黄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