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于近日公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
2025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62%
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据分析,我省2020年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8.33%和37.24%,按照《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预测,2025年我省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和45%。“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和城镇化进程,仍需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供给能力仍是“十四五”阶段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
合肥市东部新中心等三片区入列重点改造片区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统筹实施“十大工程”,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工程,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工程,新城建提升工程,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程,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
率先实施城市片区(单元)更新改造:推动第一批城市片区(单元)更新改造,汇总16市片区(单元)更新改造面积99.1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710亿元,重点片区包括合肥市东部新中心片区、亳州市涡河滨水片区、铜陵市狮子山独立工矿区片区等。
滁州、马鞍山即将上马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规划,我省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序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完善合肥轨道线网建设,建成芜湖市、滁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马鞍山等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其中,将建设滁州—南京、合肥—新桥机场—六安等城际铁路;建设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马鞍山—南京等市域(郊)铁路;建成合肥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4号线北段、5号线北段、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和滁州轨道交通1号线。
保障非机动车通行路幅 新增20万个公共停车位
我省将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加强城市主次干道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改造,交通流量较大的次干道以上的道路视情况设置分隔设施,保障非机动车合理通行路幅。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改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鼓励、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实现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按照“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助、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原则,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
新建城市绿道2000公里
在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方面,我省将大幅提升公园、游园等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编制完善安徽省绿道网络规划,打造依山傍水、串联城乡、突出安徽特色文化功能的贯穿全省的绿道网络工程,新建城市绿道2000公里,全省城镇绿道达到1万公里以上。指导合肥市将骆岗中央公园规划建设成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样板区,将其打造成人民群众“幸福绿地”;在“生态优先、百姓园博”思想的指导下,高水平规划建设园博园;将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办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展会。
2025年,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地级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和制度标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
公厕全天24小时开放,提高女性厕位比例
我省还将加强公厕建设管理。鼓励结合既有场地改建公共厕所。落实公厕保洁服务标准,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实行公共厕所全天24小时开放。公共厕所设计和建设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防止超标准建设,不得盲目贪大图洋,不得脱离实际需求片面追求豪华。(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