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结合安徽发展实际,作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战略部署。目前,“三地一区”的政策红利已经显现,科技创新策源地捷报频传,新兴产业聚集地厚积成势,改革开放新高地赋能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纵深推进,有力推动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瞄准靶心精准发力,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打造“三地一区”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我省瞄准靶心、精准发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创新金字招牌越来越亮,涌现出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新突破,全超导托卡马克运行创造世界最长时间,高性能异构DSP处理器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位,连续10年保持全国前十位、位居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368家,同比增长3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4%、15.5%。
“安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布局省份,近年来诞生了不少重要科技创新成果,为提升我国科技实力作出了安徽贡献。接下来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大校大院大所聚集优势,用好大科学装置等有利科研资源,努力点亮更多科技树,用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效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全国人大代表彭寿表示,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安徽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突出“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开发园区”“资源要素”等,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在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创新平台布局的同时,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全覆盖,形成了“顶天”与“立地”相结合,涵盖创新全链条的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体系。
制造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努力做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核心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建议,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强化该方向国家重点研发、攻关重点专项,通过“揭榜挂帅”集中国家资源突破技术难点、打通技术堵点。要加强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好顶层设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投资环境和锐意进取的社会氛围等,加快打造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实践没有终点,改革未有穷期。我省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截至去年底,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92.8%,在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中获得A级等次,受到通报表扬。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动力,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有利于稳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克服和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刘明平表示。
为了让市场主体进得来、出得去、发展好,我省加快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 2021年,我省对中央及地方层面52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实施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制定企业开办“六个一”和企业登记智能审批服务地方标准,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22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或长三角“一网通办”,长三角地区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一次验证、全网通用”,政务服务的群众满意率达100%,登记准入制度改革成为社会最认可、企业最有获得感的改革之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参会的代表们认为,安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建议跟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扩容和优化出口产品体系,增加优质产品进口,积极吸引产业链布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打造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创造更多高水平开放的“安徽品牌”。
保卫蓝天守住碧水,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区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也是千百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我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强力开展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等,严守污染物入江“防线”,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是安徽独特优势之一,也是天赋予皖的稀缺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程寒飞表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产业绿色转型,保护好皖山皖水,擦亮安徽生态美名片,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 “含绿量”,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环保惠及民生,保卫蓝天碧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从根本上补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紧扣“林”这个保护发展主题,紧盯“长”这个目标责任主体,紧抓“制”这个政策制度保障,紧跟“治”这个落点,持续推进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林长领衔负责、部门协同发力、公众广泛参与的林业工作格局,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惠民利民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改革的示范效应不断彰显。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非常关注交通领域尾气排放污染问题,今年他带来了《关于船舶尾气排放在线监测是船舶尾气治理必要举措》提案。刘屹建议,要重视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开展船舶尾气排放监测设备开发,新造船强制加装尾气监测设备并施行实时数据传输、建立政府执法机构的大数据平台等,不断提升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效能。
“江淮大地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是我们每一位江淮儿女的民生期盼。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及时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意见建议,让大家既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能在美丽的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的空气。 ”刘屹说。
2021年,我省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林长制改革再现新亮点。全面启动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建设,全省完成人工造林55.1万亩、封山育林126.9万亩。(郑莉 张岳 范孝东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