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驻区单位向居民开放停车场地、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探索建立无人物流配送系统……4月6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我省将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全面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组织开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联动开展服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建立“政府+个人+企事业单位+基金会及慈善团体”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资助慈善机构将项目落到社区。同时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乡镇(街道)社工站,建立志愿服务站点,以留守独居老年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规划中提出,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即时响应机制,鼓励社区服务设施工作日延时开放和周六、周日常态化开放,群众关切项目可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保留必要线下办事服务渠道;鼓励驻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停车场地、文体设施、会议活动场地等资源;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志愿服务应急队伍的培训,对重大事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加强演练。
为推动城乡社区服务高效便捷,未来,社区不仅将完善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还将设立就业创业空间、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服务、建立青年之家和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引进商业便民资源,全面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推广政务通用自助服务一体机。规划中提到,将利用新兴技术,开展智慧社区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智慧医养。每年选择10-20个单位进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无人物流配送系统,力争在五年内探索出智慧社区建设安徽路径。同时推进长三角地区便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在城乡社区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安徽将合理确定社区工作者配备标准,到2025年末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8人;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考试和学历教育,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给予职业津贴;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劳动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县区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记者 刘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