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安徽药企所捐赠的6000盒独家自主知识产权重点产品、国家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疏风解毒胶囊,抵达深圳驰援香港,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医药人的力量。
我省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为保护全省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前,《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意见稿》)发布,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立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和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经验”在抗疫中获盛赞
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4.6万中医药人员坚守岗位,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中西医结合救治全覆盖,调集112名中医骨干专家,向30家省市定点医院派驻中医治疗组,并组建由国医大师领衔的中医药高级别专家组,全省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到98.8%。
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简报2次报道安徽中医药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考察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时盛赞“安徽经验”。
将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根据规划,我省将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分中心)、2个以上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万人口中医床位数和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中医总诊疗人次和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和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到2025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将由2020年的2098个增至2730个;中医医院数将由2020年的199个增至228个;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将由2020年的0.31人增至0.79人。
届时我省将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强省。
社区卫生中心100%设置中医馆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构建整合型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市级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提高中医药特色诊疗水平。实现100%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9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9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
我省将支持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建成4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提高中医药特色诊疗水平,建成4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布局建设10个省级中医医疗中心。
我省将建立新安名医堂、华佗名医堂等名医堂执业平台,鼓励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等名医团队入驻名医堂,支持民间名中医入驻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名医堂。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我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医疗服务领域,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
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示范科室
在中医优势病种培育方面,我省将推动针灸、推拿、骨伤、妇科、儿科、皮肤、肺病、肝病等优势(特色)专科建设,支持肝豆病、糖尿病、慢阻肺等重点病种诊疗能力建设,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医药特色康复品牌。
我省将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中推广新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支持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实施中西医联合协作诊疗制度。在各临床科室逐步强化中医医师配备,构建中西医结合诊疗团队。实施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制度,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示范科室和旗舰示范医院。计划争创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5个以上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
“十四五”期间,我省推进临床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逐步做到“能西会中”,或将中医药类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
我省将筛选推广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普及“银针行动”和“十病十方”。
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和救治机制,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中医药系统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我省将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将全部设置发热门诊,加强感染性疾病、急诊、重症、呼吸、检验等相关科室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我省将支持华佗医学、新安医学等古籍文献精华的梳理、研究和民间医法技艺的发掘、应用,利用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在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