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轻资产转型,卖地,达芙妮实现了扭亏。4月13日,达芙妮发布2021年财报,虽然营收下滑超七成,却实现了扭亏。达芙妮将其归结于转型轻资产模式所带来的成效。当然,2021年上半年达芙妮卖地获得的1亿元也为其扭亏奠定了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整体鞋服行业一直处于低迷期,加上疫情影响,鞋服企业一定程度会受库存、门店重资产模式的拖累。但完全依靠转型轻资产,发力线上授权品发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达芙妮的问题。
业绩扭亏
达芙妮2021年全年报数据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06亿港元,同比下滑71%;实现净利润527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42亿港元,由亏转盈。
针对此次业绩扭亏,达芙妮在财报中表示,受惠于新的轻资产业务模式、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结构、合理调整的经营成本,本集团的经营业务于下半年成功扭亏为盈。
不过,在2021年1月期间,达芙妮因出售土地获得了1.1亿元的补偿款,而在2021年中期报中达芙妮也提到,上半年实现扭亏主要由于中国福建莆田市荔城区政府土地征收的出售土地及物业的收益所致。
根据当时公告信息,2021年1月1日,达芙妮全资附属公司大盛与莆田市荔城区政府订立土地征收协议,莆田市荔城区政府将征收而大盛将交出所征收土地及物业,代价为莆田市荔城区政府须向大盛支付补偿总额1.1亿元。
1.1亿元的土地补偿款对于达芙妮的止亏起到了一定作用。在2021年之前,达芙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数据显示,2015-2020年,达芙妮分别亏损3.79亿港元、8.19亿港元、7.34亿港元、9.94亿港元、10.7亿港元、2.42亿港元。
关于营收大幅下滑的原因,达芙妮并未在财报中提及。在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疫情以及鞋服行业不景气大环境影响下,达芙妮不断关闭线下门店,加上品牌老化、用户不断流逝等因素影响,该公司营收出现下滑在所难免。
就此次业绩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达芙妮进行采访,截至发稿电话未接通。
关店转型
多年业绩亏损下,达芙妮走上了一条关店转型轻资产的发展道路。
2019年4月,达芙妮着手进行供应链方面的轻资产转型,并借助苏宁物流的“智能供应链”系统,建设一个虚拟的“中央鞋柜”,实现商品在全国网络的布局。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达芙妮实行了较以往更进取的销售渠道调整,以加快其业务转型步伐。在这一年,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净关闭2288个销售点。2020年继续进行销售渠道网络调整,净关闭183个销售点,店铺网络规模由2020年初的425家进一步缩减至2020年底的242家。
随着门店的不断关闭,达芙妮收益不断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达芙妮收益减少17.63亿港元至3.64亿港元。
关闭门店的同时,达芙妮也开启品牌授权模式。达芙妮在财报中表示,凭借强大的品牌价值以及在女鞋行业的丰富经验,本集团作为加盟商和授权商与供应链系统之间的桥梁,授权在线和线下的加盟商和授权商以“达芙妮”品牌经营,并为它们提供可靠的供应链资源,而加盟商和授权商直接在供应链系统下订单。
徐雄俊表示,达芙妮转型轻资产发展模式,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渠道成为主流消费渠道,达芙妮的转型也契合了消费场景的转移。
能否救市
转型轻资产,成为了不少鞋服企业的选择。
2020年9月,迫于业绩、债务压力,拉夏贝尔公开表示,将线上业务由“企划设计-自主采购-平台运营-线上销售”的传统模式,调整为“品牌授权+运营服务”的轻资产模式。
2016年,星期六一直围绕“打造时尚IP生态圈”的战略发展方向,构建“媒体和社交平台”“时尚IP孵化运营平台”及“时尚IP集合平台”,向新零售平台进行转型。2019年星期六出售了鞋履生产的全资子公司佛山星期六科技研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不再保留生产职能。2022年初,星期六出售了星期六鞋业100%股权,完全剥离了制鞋业务。随后专注于互联网营销业务的发展,专注品牌授权、品牌管理、供应链服务的轻资产运营方式。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表示,多家鞋服企业抛弃重资产走向互联网业务的轻资产,并非明智之举。运营维艰或者在异国他乡鞭长莫及才会考虑做“轻”规避风险,授权品牌管理看起来是很轻,但只剩下品牌的同时,也会透支过往品牌美誉度的剩余价值。
“轻资产模式或品牌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商业模式,A股也不乏类似的上市公司存在,但这些转型企业能否真正凭借此业务实现盈利甚至长期成为业绩支撑,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达芙妮自身对于轻资产模式寄予厚望。达芙妮在财报中表示,作为轻资产品牌商,本集团取得良好的进展,并已做好充分准备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改善其品牌授权业务、供应链管理以及加盟商和授权商。
在快消品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对于企业而言,转型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从目前来看,轻资产模式想要实现挽救达芙妮业绩并不容易,达芙妮需要在营销、产品等方面作出系统性深刻变革。(记者 张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