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9点50,一列满载“安徽制造”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缓缓驶出,列车将经阿拉山口口岸发运至俄罗斯沃罗滕斯克,本列共发运226吨货物,总货值达1486万余元。近年来,面对疫情挑战,“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构筑成“网上丝路”与“钢铁驼队”,联通贸易,沟通民心。截至目前,合肥中欧班列已累计发运突破2200列,海铁联运发送超15万个标箱,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百亿美元。八年来,合肥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持续助推 “皖货皖运”,让更多“安徽造”“安徽产”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交流合作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桥梁。
作为安徽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合肥中欧班列自2014年开行以来,始终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2017年底合肥市委市政府重组班列平台公司,成立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提升合肥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的协调运作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合肥中欧班列以铁路运输、国际货运为桥梁,做大开放通道,做优开放平台,做强开放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做精品线路,服务开放经济,塑造合肥特色,奋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特色之路。
合肥中欧班列实行国际五定班列,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在途时间稳定可控。开行规模从原先三年不到200列到2021年开行达668列,开行频次从原先的每月1~2列到现在每周12~15列,服务范围从原先合肥、安徽5%、10%的本土化率提升到现在的30%、65%,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近年来,合肥中欧班列不断加强对欧盟市场,中亚、西亚、西伯利亚地区的覆盖,实现了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等五大口岸的全线贯通,构建了多线路、多口岸、强联动、高覆盖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截止到2022年3月底,已实现点对点直达德俄法等16个国家,汉堡、赫尔辛基等72个国际站点,基本实现了对欧洲全覆盖。
全省“一盘棋”,合肥国际陆港创新“坐商变行商”营销模式,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总体定位,先后开辟合肥中欧班列“+阜阳”“+芜湖”“+宣城”“+黄山”等城际定向班列,服务范围已覆盖全省16个地市。优化“站到站”和“门到门”的全流程、保姆式、定制化服务,共累计开行“江淮号”“奇瑞号”“美的号”“美菱号”等企业定制专列300余列,安徽企业本土化率达65%以上,切实服务本土企业走出去,助推“皖货皖运”。
特别是2021年,合肥国际陆港联手地市创新模式,打造“合肥中欧班列+黄山”,让合肥中欧班列“陆上丝路”与黄山绿茶强强联手,为黄山茶叶出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陆路物流通道,将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出口与转型升级,加速“万里茶道”融入“一带一路”,开行独具安徽特色的中欧班列。
2021年以来,在铁路计划异常紧张、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合肥中欧班列始终坚持满轴、满载、满负荷运行。高货值已成为合肥中欧班列的品牌形象,2021年单列货值超千万美元达23列,超500万美元达153列。
面对安徽自贸区建设新机遇,合肥国际陆港项目投入建设,朝着海关+口岸+国际贸易+陆港型物流枢纽“四位一体”发展。围绕货运代理、国际贸易、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板块,加强全生态产业链延伸。特别是蜀山跨境电商9610、跨境电商B2B与合肥中欧班列实现了完美结合,2021年6、7月份已先后开行出口专列到德国威廉港,为合肥跨境电商企业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定海外产业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由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合肥陆港枢纽”)成功入选,成为长三角区域目前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合肥国际陆港项目的重要载体,合肥陆港性国家物流枢纽将促进合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强化合肥在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中心地位,利于实现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
一帆引航,千帆竞发。2021年,安徽全省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1亿美元、增长36.1%,增速居长三角第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达到39.5%;对“一带一路”实际对外投资额增长40.9%,安徽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奋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进一步提升合肥在国家“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货源地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战略通道作用,下功夫绘制好“工笔画”,奋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张毅璞 王冰燕 朱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