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张鸿杰)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12月26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近年来,贵州把维护好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主动救助意识,转变救助工作理念,细化主动发现举措,切实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零报告”制度,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建立多层次救助机制,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配套、针对性强、操作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健全低保年度核查制度,2022年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1.5万人。今年以来,全省共实施急难救助1525例,其中主动发现救助232例,占总数15.2%。健全急难个案会商机制,今年以来,全省共启动个案会商实施急难救助368例,占急难救助总数的24.1%。
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率先在全国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今年以来,平台共发出预警信息9万余条,主动将2000余人纳入低保等兜底保障范围。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根据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主动依规落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快速转交医保、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落实相应专项社会救助。健全低收入动态监测与防返贫监测动态衔接机制,省市县三级民政实现新增低保对象和乡村振兴新增防返贫监测对象数据信息按月互联互通,各自动态开展比对核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健全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低保标准调整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022年,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至5292元/年,同比增长15.82%。其中,贵阳贵安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大幅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保障水平。
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快速响应机制,变“动态跟踪”为“救助保障”。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今年以来,共实施临时救助14.8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8亿元。公布紧急救助求助电话,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空巢独居老年人巡访关爱、困难儿童关爱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滞留汉源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设立疫情临时救助点,疫情发生期间,各地先后设立23个临时救助点,帮助536名因疫遇困外来人员解决食宿及返程费用问题。
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和信访事项快速处置机制,变“信访管理”为“诉求办理”。创建社会救助舆情自主监测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自主监测平台,科学设置自主筛选“关键词”,快速发现社会救助网络舆情,第一时间转办涉及地核处,及时回应群众涉及社会救助网上诉求。今年以来,自主监测并处置社会救助舆情24件。健全社会救助信访工作沟通协调制度,建立民政与信访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信访工作良性互动机制,将群众信访作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的有效途径,互通工作情况,妥善处置涉及社会救助领域信访各项诉求。健全社会救助便民热线快速处置机制,省市两级将社会救助热线统一归并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广泛受理困难群众求助申请、投诉举报、政策咨询等事项,5个工作日内核查办结群众电话诉求。
一审:丁 憐
二审:林 萌
三审: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