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全新阶段。

农村地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数量庞大,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我省又是劳务输出大省,临近春节,即将迎来农民工返乡潮。据监测,目前全省农村感染率已超过60%。如何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是我省正在面临的一次“大考”。

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部署。连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齐心协力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着力提高“见医率、见药率、见干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关资料图)

让群众第一时间看到“白大褂”

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相对城市而言,医疗卫生资源基础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随着疫情发展,及时看病就医成为农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1月2日,在湄潭县鱼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正在有序就医。发热诊室内,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对症治疗。

患者喻家齐住院第三天,身体已经基本康复,很快就可以出院了。他平时住在敬老院,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比较严重。得知情况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巡回诊疗服务车第一时间上门接他入院。“医护人员对我很关心,十分感谢他们!”喻家齐说。

目前,全省共设置了647个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166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和村级16165个发热诊疗点。派出近千支巡回医疗队,从县下沉到乡镇开展巡回诊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沉2万多人次医护人员,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救治。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杨慧表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重症治疗、重点人群防护等工作,第一时间让老百姓看到“白大褂”,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力以赴让群众买到药用好药

随着省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向农村发展,农村群众用药需求快速增长。

1月1日,桐梓县娄山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志愿者们将义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

此次义诊,医护人员共走访了辖区内重点人员193人,根据实际情况及群众需求,免费发放了相关药品物资,细心讲解了用法用量。

在凯里市、赤水市等地,通过设置“共享药箱”,倡导人们把家里多余的药贡献出来。

“共享药箱”设置后,许多“阳康”后的群众纷纷将剩余的感冒药和退烧药捐赠到“共享药箱”,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

1月2日,我省启动向全省133万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每人发放1个“防疫健康包”,指导老年人加强防护、科学防疫、合理用药,让老百姓安心放心。

连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千方百计加强统筹调度,加大药品采购力度,组织省内药企开足马力生产,积极申请国家支援,线上线下结合强化药品精准投放。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药品供应不足问题正逐步缓解。

“我们狠抓药品生产、供应、流通、投放等工作,全力以赴让农村老百姓能买到药、用好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巍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卫健、农业农村、药监等部门,进一步聚焦重点药品和物资摸清需求,提高供应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及时满足基层和群众用药需求,让乡亲们安心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春节。

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好农村疫情防控

连日来,开阳县永温镇的基层干部格外忙碌。各村的“小喇叭”循环播报着防疫知识和健康常识,经常可见身穿红色马甲的党员志愿者走村入户。

当地抽选了48名镇、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建了6支抗疫党员先锋队和1支应急保障队,在全镇五村一社区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剑河县,自2022年12月以来,全县的300多名乡村卫生员一直忙碌在各自的村头巷尾,送药、输液、打针、检查,为村民的健康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面对疫情,干部是乡亲们的主心骨。作为村庄的“守护者”,他们每天奔走在乡村开展“敲门行动”,成为村民健康的“跑腿员”和“守护者”。

“我们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好当前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集智表示,将全力推动“五级书记”抓落实,建立省级统筹、市州调度、县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工作机制,成立9个督导组分赴全省开展全面督促检查,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农村党员等主力军作用,实现农村地区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联系帮扶全覆盖。同时,发挥86个县驻县指导组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陈毓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