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图文/程曦 视频/徐昆) 怀揣民意献良策,共襄盛会谋发展。1月11日,出席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们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迈着坚定的履职步伐,陆续抵达驻地,向大会报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出席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们陆续抵达驻地,向大会报到

报到现场,省人大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签到、核对信息,领取代表证件和会议材料。完成报到程序后,迅速进入参会状态,或熟悉会议议程,或翻阅会议资料。

作为老百姓的“代言人”,会前,省人大代表们纷纷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提前做好了“功课”,准备了不少反映民生民情且接地气的建议。今天,他们带着“锦囊妙计”,怀揣民意有备而来。

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农业现代化发展、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肩负重任,满怀激情,省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将围绕党政所思、群众所盼,献务实之策、求创新之举,实事求是反映全省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共绘贵州高质量发展美好新蓝图。

省人大代表晏庭银——

山地农业发展急需机械化

省人大代表晏庭银是一名来自六盘水市钟山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的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作为一名农民代表,乡村振兴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等都是晏庭银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晏庭银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在家参与耕种的老人文化素质偏低,信息闭塞,对农业生产机械的使用技术不甚了解。这也导致在广大农村小农户老龄化和兼业化现象突出,且农业现代化短板依然存在,集中体现为劳动生产率低、土地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

“劳动生产力低下、土地产出率低,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机械化水平不高。近年来很多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机装备发展功不可没。今年两会,我带来的建议就是关于加大对山地农业机械化支持力度。”在晏庭银看来,山地农业发展需要在“机械化”上下功夫。

晏庭银提出,希望政府加大对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山区倾斜,适当提高山区农机购机补贴。同时,加强农民培训,建立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投入机制,为农村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的人才。

省人大代表文安梅——

多途径、多渠道助力非遗文化“活下去”“火起来”“走出去”

作为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的团长,省人大代表文安梅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非遗普遍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尤其是不少非遗项目带有一定地域性,传播推广方式本就有限,又因经济效益较差,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从事和继承。

从历史深处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代焕发“青春”风采文安梅一直在思考并为之不断努力。

“‘阿妹戚托’是彝族姑娘出嫁时跳的一种原生态舞蹈,是三宝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年在传承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如何创新,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阿妹戚托’。”今年两会,文安梅再次呼吁大家关注“阿妹戚托”的传承和推广,并建议政府加大投入,用好用足财政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吸纳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资金参与非遗保护,多途径、多渠道助力非遗文化“活下去”“火起来”“走出去”。

一审:罗亚楠

二审:吴迪 李柏杉

三审:彭奇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