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是毕节市人口的平均年龄,这也让它成为全国“较年轻的地级市”。同时,毕节还拥有950万以上的户籍人口,人口规模全省第一。
过去数十年间,上百万的毕节群众远离家乡到沿海一带务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许多“打工人”陆续回到家乡,他们的身上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不久前,记者去到了毕节市的一家潮流工厂,探寻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毕节的生动实践。
(相关资料图)
订单火爆的潮流工厂
记者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的明月工艺美术公司采访时,正好遇上了一个突发状况——停电。
“因为产线全开,过载导致变压器损坏,我们现在更换个大点的变压器,为将来增加产能留有余地。”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杨健说。
由于订单太多,电力恢复后,明月公司的1200名员工开始加班赶制产品。
公司的订单到底有多火?负责人王冬阳告诉记者,近期的产能完全跟不上订单。“我们都是提前18个月先收订金,有的产品甚至要提前27个月才订得到。”
明月公司是七星关区通过东西部协作渠道引进的一家高端手办企业,产品主要为收藏型人物模型,也就是手办。这些手办的原型都是来自时下最流行的影视动漫作品,每件成品平均200个零部件,均价1500元左右,精致到要在毫米级的头发丝和指甲盖上做文章,深受“90后”、“00后”追捧,去年仅出口值就超过2400万元。
这些时下最潮的手办产品,都是出自大山里这1000多名本地工人之手。也许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叫不出这些模型的角色名字,但是却不影响他们做出精美的产品。最前沿的需求市场与最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市场,通过产品紧密地联接在了一起。
“毕节人力资源充沛,这是我们选择把厂内迁到这里的重要原因。”王冬阳说。
大山里的“家族企业”
在明月公司的员工名册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中有夫妻档、有兄弟团,还有很多是来自同一个村组。
“你看,名字带‘赵泽’的,赵泽明、赵泽升等等,是赵家班的,他们这个家族都是从威宁过来的,光这一组赵姓员工就有19个。还有姓秦的秦家班的,也是威宁的。我们这就像一个‘家族企业’。”王冬阳笑着说。
秦本寿,秦家班的带头人,目前已经当上公司负责生产的副经理。2008年,只有初中文凭的他挤着绿皮火车到广东打拼,靠着踏实努力,他一步步在明月公司站稳脚跟。并从普通的工人干到了现在的管理层。后来他又先后把自己的妻子、兄弟、同乡等都带到了公司,慢慢形成了秦家班。
如今,秦家班已经从当初简单的抱团,演变成了一支有组织劳务输出、带动整村共同致富的队伍。
王冬阳说:“这支来自毕节的队伍能吃苦耐劳,能干、肯干,而且这种老乡结构,合作起来更顺畅、队伍也更稳定。”
“我们威宁的在厂里的去年就有357人,我们村组有30多户,70%都被我带动出来打工,现在大家都富裕了。我们那个时候没什么文化,家庭也比较穷,就只能靠拼、靠挣。”秦本寿说。
为了充分释放人力资源优势,毕节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2020年七星关区到东莞招商,与明月公司一拍即合。次年毕节明月公司成立,秦家班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许多威宁籍的务工群众都跟着企业回到了家乡。
近年来,毕节已引进和培育的用工人数超过千人的企业就有14家。而在明月公司的1200名员工,90%以上都是本地群众。
家庭与教育
跟着公司回到毕节后,秦本寿终于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现在,每天放学他都尽量挤出时间去接儿子。
“孩子就是我的全部!以前因为在外面打工,没有怎么陪伴和照顾他们,感觉亏欠,心里内疚得很,但当时也是没有办法。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找工作只是其中一方面,读书能让孩子看得更高、更远。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如果是我起步高一点,也许好些苦也不用吃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想法,肯定也比现在高一层。”秦本寿说。
在公司厂区不远处的这栋楼是员工的宿舍,这里有着许多小家庭。冬天的夜来得比较早,秦本寿说,无论多晚他的家人总会为他留一盏灯。以前每到年关,秦本寿就会开始盘算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现在不一样了,家就在眼前。
“每天下班和家人一起吃吃饭,看着孩子做作业心里觉得挺踏实、挺幸福的。”秦本寿笑着说。
两代打工人
在秦本寿带进公司的同村人中,“90后”的朱凯比较特殊,他和秦本寿既是叔侄也是师徒。朱凯毕业于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凭借学历和技术优势,目前已经当上了公司调油部的技术干部。在工作中,师徒二人的交集也比较多。
公司负责人王冬阳说:“秦本寿从员工到当上组长级干部花了两年,而朱凯只花了四个月。秦本寿和朱凯两师徒的不同经历,也折射出两代打工人身处的时代环境。在秦本寿那个年头,靠吃苦耐劳就能拼出一条路来。但如今,年轻一代的朱凯他们,更多是靠知识和技术立足。”
过去十年间,毕节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7.7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由3.79万人扩大到7.4万人。
目前,明月公司也已经与毕节职院和毕节财校签订了协议,共同培养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知识水平越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更强,我们生产的类似于文创产品,所以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用人趋势。”王冬阳说。
1200人的饭碗
明月公司目前的1200多员工中,有职业院校毕业生、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还有附近的村民。
每天一到饭点,公司的食堂就成为了最有人气的地方,工人们从各个车间汇聚到这里。在食堂里,有几面柜子,这里装着这1000多人的饭碗,也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
陈洪淑是附近的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工龄一年多,新的一年,她希望挣更多的钱,让家里的孩子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崔泽梅是明月公司与毕节职院协议班的毕业生,工作已经大半年,新的一年,她希望能多学技术,争取当组长。
赵泽明、赵泽升是来自威宁县的一对亲兄弟,哥哥赵泽明已经在明月公司干了12年,目前是车间主任,新的一年,他希望把队伍带好带大,让大家的荷包越来越鼓。
弟弟赵泽升工作已经快两年,他在2022年组建了家庭,最近有了自己的小孩。新的一年,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通讯员:毕节台 周孟军
记者: 余杰 邢宇清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