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程曦 李易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失传风险,少数民族的传统歌舞同样面临着后继乏人等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抢救保护。”今年两会,贵阳市政协委员、贵阳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潘兴周将他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少数民族歌舞的传承和保护。

贵阳市政协委员潘兴周:建立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数据库

潘兴周出生并成长在黔东南州台江县一个苗族村寨。他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在一位老师的点拨下,开始跟随父亲学唱苗族歌曲,并逐步成长为一名实力唱将,在全国歌唱大赛中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


(资料图片)

在传承本民族音乐的同时,潘兴周亲眼目睹了苗族语言、苗族传统民歌因无人继承而濒于失传。

“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亦发生改变,年轻人喜爱流行音乐超过民族歌舞。另外为了谋生,年轻人从学校出来后大都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留在家乡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使苗族文化和原生态音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更为艰难。”潘兴周感慨,随着老一辈的歌师不断离世,民族歌舞的传承更是后继乏人。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通过口耳相传延续至今。在潘兴周看来,年轻一代的忽视,老一辈的离世,让苗族语言和苗族传统民歌面临失传的风险,这对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是严重打击。

“老一辈歌师已经年迈,目前正是挽救和传承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关键时期,探索苗族语言及原生态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刻不容缓。”面对困境,潘兴周建议,以政府牵头,建立专门的苗族原生态音乐保护团队,对苗族原生态音乐进行搜寻、录音、拍摄、整理,将散落在各地的苗族原生态音乐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库,供后人和以后外界专家老师的学习创作提供宝贵的素材保障。

苗族语言传承要从小抓起,语言是否得到普及和传承,是苗族文化是否能够得以继续延续的根和脉。潘兴周认为,把握学生的语言开发和培养期,可以在一些幼儿园开设苗族语言班,招聘精通苗语和汉语的老师进行教学。

原生态民歌的挖掘、保护、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潘兴周建议,学校可以将苗族原生态音乐编写到音乐教材中,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述与苗族原生态音乐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其次学校可以结合当地苗族原生态音乐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加强对苗族语言和原生态音乐的了解,为学生的系统学习提供机会和渠道。

同时,学校还可以结合苗族地区特有的节日和风俗举办校园文化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和创作者到学校为学生传授苗族原生态音乐知识,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和了解苗族原生态音乐,激发学生对苗族原生态音乐的兴趣。

作为一名在苗族村寨长大的苗族小伙,苗族民歌的非遗传承人,潘兴周表示,他也将继续用心唱好苗族民歌,通过把流行元素融入苗歌,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歌、爱上苗歌。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