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创立者。


(相关资料图)

这个被现代人叫作“明朝一哥”的人,既是高踞圣哲殿堂的王阳明,也是接地气、平民化的王阳明。

他出生在浙江,悟道在贵州,立功在江西,归葬于浙江。

他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被全世界追着研究。

他行迹大半个中国。但他人生的“转”、思想的“悟”、创作的“高产”,都在他的“绝地”,更是“福地”的贵州。

近日,知名学者郦波新作《心学的诞生》在贵州修文阳明洞发布。借着这本新书,我们再聊聊“明朝一哥”王阳明在贵州的这3年。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出生。

年少时,这个“问题少年”做游侠、学骑射、迷辞章、悟道学、参佛学。

为践行偶像朱熹“格物致知”的论述,用七天七夜去“格竹子”。结果“格倒”自己,一病不起,开始怀疑通往“圣人”境界的坦途。

中青年时,他科举不第、遭受廷杖之刑、贬谪受诬。

衣食无忧的“官二代”坠入蛮荒“瘴疠之区”,踏进黔境的行路难,在他看来:“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从政治旋涡中心,到淳朴宽松的民族聚居地,人生“下坡路”的剧烈反差,让他实现“绝地重生”。

在贵州,他完成思想生命的更生——龙场悟道。

龙场悟的这个“道”,是王阳明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后,悟出的自己的道:“心即理,心外无物。”

一朝悟道,王阳明不像佛门弟子那样“四大皆空”,反而开始干大事:在贵州,他开始招生讲学。

在这三年中,王阳明是“王校长”——他创办了龙冈书院,首开贵州书院讲学之风。

他是“王教导主任”——他对学生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条规定,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

他是一线教师“王老师”——他不仅讲学,还组织考试,把自己的小茅草屋,一下子扩建成为一个书院。

王阳明太爱给人上课了,他感慨“讲习有真乐”,他把讲学传道看得比立功还重要。

他爱讲学,大家也爱听,连苗族、彝族、仡佬族的民众都来听王阳明讲课。在《贵州通志》里,记载了听课现场盛况:“士类感慕者云集听讲,居民欢聚而观如堵焉”。更超前的是,王阳明还创造性地实验了彝汉“双语教学”。

心学诞生在贵州,得益于贵州的山水、人文与社会思潮。

继龙冈书院之后,贵州一下“冒”出37所书院,王阳明也有了大批弟子。在当时,有待开化的黔学文化,伴随心学而生,又以黔学促心学。

而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王阳明突破思想瓶颈,提出最有名的“知行合一”思想。

在王阳明离开贵州后,黔中王门持续影响贵州文教。各地兴办书院出现“浙中王门、江右王门、粤闽王门”等。其中,浙中王门的王杏在嘉靖年间主政贵州时,不仅在贵阳兴建阳明书院,还在贵州单独设立“高考考区”,为贵州教育史书写下浓彩华章。

在贵州的这三年,王阳明不仅开启“疯狂讲学”模式,还写了198篇诗文,这也是他一生之中,创作的“高产期”。

其中,最有名的《居夷诗》,是王阳明贬居生活的最形象、最翔实的一手资料。大量篇幅都在写贵州山水,贵州山水形象在《居夷诗》中,由荒蛮、险怪变为幽奇、绝美。

王阳明被贬贵州,在明代的确是一件引人瞩目的事情。许多人习惯于把这一事件,看作王阳明人生之中最大的不幸和坎坷。

然而,在王阳明笔下,入黔之路“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

在贵州为官,他田间“悟土”,写下“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在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创办龙冈书院,开课授徒,得到了从官吏到百姓的尊重和帮助,使他重燃斗志。

立德时,王阳明有股“日鼓鼓”的劲;立功时,王阳明坚持“此心不动”;立言时,王阳明学孔孟以讲学为乐。

从“绝地”到“福地,从一路向“黔”到承“黔”启后,在贵州的这三年,王阳明心学从贵州走向世界。而心学的诞生和黔学的伴生,则向世人展示着思想、文化与文明的奇迹!

郦波新作《心学的诞生》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审:郭邱磊

二审:田钰琳

三审:张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