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光明媚,草木蔓发,伴随春的脚步,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
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听民声、察民意、集民智、诉民情,形成了一批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议案、提案。
(相关资料图)
这些议案、提案如何出炉?代表、委员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关切哪些重要的民生内容?多彩贵州网推出【全国两会·拍“案”叫绝】栏目,聚焦代表、委员们的睿智之言、务实之策。
“我国在多个层级建立了河长制,但面积更小、数量更加庞大的小流域,往往容易成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污染防治的‘漏网之鱼’。”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崔海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崔海洋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小流域休养生息制度”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 崔海洋
崔海洋介绍,目前社会各界大多聚焦于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对小流域的关注较少。很多小流域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不仅是一个集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繁衍生息的栖息地。
“当前,小流域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种用轻养现象明显,生物多样性也面临威胁。”崔海洋说,推进小流域休养生息,不是让流域内的生产生活“停下来”,而是让小流域的生产生活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休带禁、以种促养”,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
他在提案中建议,科学划定小流域休养生息的生态空间,以科技创新和人才供给赋能小流域休养生息,构建立体监测网络,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小流域生态休养生息的长效机制和法律体系。
“为维持小流域空间内土地质量的持续优良,建议让小流域也能‘休个假’,采取轮作休耕、后备可耕的模式。”他说,还可以尝试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探索小流域休养生息由传统治理型向生态价值型转变的新途径。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集检测、评估、预警、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小流域休养生息大数据平台。从法律法规入手,围绕小流域中的非法捕捞、生物多样、涵养水源等进行立法,为小流域的休养生息提供法律保障。
本网记者:李远莉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