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苗族同胞“嘎牙锅”拦路裹泥浆。(吴德军摄)
3月22日,笔者从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民委会获悉,4月1日(农历闰二月十一),该村将迎来一年一度传统节日——“嘎牙锅”,你可以品尝苗家花米饭、鱼虾泥鳅宴和苗家米酒,观看苗家制作花米饭、火塘祭祖、社塘祭祀、芦笙吹奏、“杜萨农”祭祀、抢野鸡……还可以参与拦路裹泥浆,沾沾福气,想不想去体验一下。
2017年6月17日,航拍的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吴德军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塘村,苗语叫“养翁”,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西南面,距县城15公里,是从江县最大的苗寨,2016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被贵州省新推为乡村旅游村寨。
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参加吹芦笙活动。 (吴德军摄)
2018年4月27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在吹芦笙。(吴德军摄)
“嘎牙锅”是大塘村众多节日中最为隆重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收心进行春耕生产的节日。吹芦笙、抢野鸡、讨百家饭等传统民俗活动曾经中断了60年,2017年正式恢复。
2018年4月27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在芦笙堂举行“杜萨农”祭祀仪式。(吴德军摄)
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在社堂祭祀。 (吴德军摄)
相传很久以前,每年秋收后人们成年沉迷于吹芦笙、唱苗歌等民俗活动,而忘记了春耕春种,很多田地都撂荒了,没了收成,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如果不加节制,生活都无法过了,于是寨老们商议定于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丑日为“嘎牙锅”,由江边寨和宰博寨来承办,后因宰博寨人少留给了大寨和江边寨。这个节日后全村开始将芦笙、苗笛进行封存,直到农历六月“吃新节”(也叫“新米节”)稻谷抽穗收成在望时,才准许吹奏。过“嘎牙锅”就寓意着春耕来了大家该收心干农活了,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节上,苗族同胞在蒸制花米饭。(吴德军摄)
节日当天,待饭菜制作好,热情好客的苗家人在火塘边举行简单的祭祖仪式,然后用蒸制好的花米饭、鱼虾蒸鸡蛋或炒鸡蛋、干泥鳅或煎泥鳅等招待客人。孩子们三五成群,走村串户讨百家饭。寨老来到社堂举行“丫堆”祭祀活动,年轻的小伙子们吹奏起芦笙。
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参加“抢鸡”民俗活动。 (吴德军摄)
祭祀活动结束后,身着民族盛装的芦笙手扛着芦笙、挑着百家饭和野鸡,在寨老的带领下浩浩荡荡赶赴岗边寨南顺芦笙堂参加盛大的芦笙会活动。活动主要包括“杜萨农”祭祀活动、吹芦笙、火枪打靶、抢野鸡、抢鸡、吃百家饭等。人们用一根一丈五高的麻栎木桩安插在芦笙堂中央,并将腌制好的野鸡和鸡插上羽毛挂在木桩上,由大塘大寨派人把守,让江边寨派人来抢夺。几轮抢夺后,江边寨抢到了野鸡,便就地将野鸡与百家饭与芦笙堂的男女老少亲友一起分而食之。
2018年4月27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参加“拦路”民俗活动。(吴德军摄)
吃罢百家饭人们启程回家,宰博寨(大塘七组)的男女青年们在半路上用树枝、泥浆设卡拦路,每过一个人摇一下由树枝搭起的寨门,调皮的妇女用树枝沾着泥浆往过往行人、车辆涂抹,场面刺激、热闹,被泥浆裹着越多越有福气。最后,整个节日活动结束,从此开始封芦笙、苗笛、牛腿琴等,安心搞生产。(从江县融媒体中心吴德军)
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在芦笙堂举行“杜萨农”祭祀仪式。(吴德军摄)
2017年4月8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嘎牙锅”上,苗族同胞邀请客人品尝苗家节日菜肴。(吴德军摄)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