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拓宽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土地流转、群众就近就业为突破口,引进中药材特色产业,让中药材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把“小草药”做成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你要把它垒成这样,这边上掏空起,才利于它排水.......”
时值三月,万物复苏,正是中药材管护好时节。在岑巩县羊桥乡郑福村百合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陈三英正在指导村民进行百合中耕覆土管护,田间地头劳作不断,一派繁忙景象。
(资料图)
百合产业需要细心呵护,从栽植、中耕追肥、除草到成熟采收都需要精心管护,确保百合种植见成效。岑巩县羊桥乡郑福村村委会文书戴刚桥介绍,该村百合种植面积200多亩,于去年12月份开始下种,当前做好施肥和盖土工作,不仅可以让其果实更加饱满圆润,平均每天还能吸纳三四十人到现场务工。
据了解,食用百合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发展药食两用百合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村从2020年开始种植百合,已有三年,行情比较稳定,也比较好销售,这百合采摘以后都销往北上广这一带,每亩的收入达到一万多元。”谈起可观的利润,戴刚桥满是笑容。
截至目前,该乡共种植百合1500余亩,已带动群众就近务工2万余人次,带来务工收入16万余元。
在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太子参种植基地,同样是一派春耕农忙景象,当地群众抢抓农时,开展太子参管护。
“通过‘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的模式,现在我们村共种植太子参300多亩,其中沙坪岗组大概有两百多亩。”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党支部副书记田振华说,太子参产业一年可以带动100多人就近就业,年发放工时费50多万元。
据了解,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种植简单、周期短,具有补肺、健脾的功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从栽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给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务工机会,村民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就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费两份收入,这让61岁的夏碧珍高兴不已,“家里有老有小,打工出不去,现在就在家门口务工,十块钱一个小时,一天九个小时就是九十块钱。”
目前,岑巩县共种植黄精、太子参、百合、吊瓜、茯苓等18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万亩。下一步,该县将整合全县中药材资源,按照生态、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加工,增加中药材的核心竞争力,做到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讯员:吴念 吴国明 朱胜攀 吴祥华)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