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丹寨县非遗技艺卡拉鸟笼传承人,王秋算得上“小有名气”,不少人专程去拍摄她制作鸟笼。她热情大方,笑脸盈盈和丹寨鸟笼一起出现在各类媒介上,也成为丹寨鸟笼制作的形象代言人。

年仅35岁的王秋有着十余年编织鸟笼的经验

王秋是地地道道的丹寨人,35岁的她有着十余年编织鸟笼的经验。“从我嫁到卡拉村,就一直跟着丈夫家做鸟笼加工与销售。编鸟笼很适合我,我可以坐着编一整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依托丹寨县万达小镇的资源,来到卡拉村旅游的外省游客越来越多,王秋看准时机,在2016年注册了一家民族手工企业。企业以民族旅游接待为依托,致力于苗族传统手工艺、鸟笼技艺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与保护,以及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及销售一体化。

王秋不断完善公司的产品,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让村里的村民在家门口有事可做,有钱可收。全村170多户,就有120多户人家做鸟笼。每年售出的鸟笼有8万余只,年产值约400多万元,产品远销国内外。

卡拉鸟笼原来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祖祖辈辈都靠赶集销售,极受地域的限制。为了改变现状,王秋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将鸟笼编织流程与村寨的故事“摆”在网上,积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卡拉鸟笼非遗文化。

卡拉村在传统鸟笼制作技艺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衍生出了近百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

今年,王秋还与网络红人壶提提、方琪、垫底辣孩等合作拍摄短视频,累计获赞百万余次——这一举动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市场消费。在王秋等一批能人的带领下,卡拉村在传统鸟笼制作技艺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市场需要,衍生出了鸟笼书架、灯罩、摆件等近百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同时还将竹编技艺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让鸟笼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五月的一天,再次见到王秋时,她正忙着接待、开会、直播……一丝一竹,不仅装点着现代人的生活,也装点了王秋的传承梦。

文/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佳丽 吴路路 吴鹏程

本网记者:张鸿杰 李远莉 实习生/申 轲

图/杨武魁

一审:王 琰 林 萌

二审:熊 莺

三审:李 蓓

四审:邓 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