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交惠民政策的落实,城市公交对百姓的吸引力显著提高。本报记者张剑雯摄

从单一的城区公交线路到城乡、跨县域密织的公交线网,从味道呛鼻的柴油汽油车到如今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从夏热冬冷的普通客车到冷暖兼具的空调车,从上车买票到现在部分县市城区实施免费乘车……  多年来,公交车作为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线路不断优化,新能源车比例不断增加,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已经成为改善民生的一支“生力军”。

免费坐公交有先例

3月24日,吕梁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从4月1日起该市市区全民免费乘坐公交。同时,为鼓励大家乘坐公交出行,还将对年度乘坐公交次数排名前2000名且乘坐次数不少于300次的个人予以奖励。  这是吕梁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绿色城市创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道路拥堵、增强广大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一项民生大事。  放眼全省,公交免费已有先例。  去年7月,太原市清徐县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公交车免费乘坐,进一步方便群众低碳绿色出行。  据了解,清徐县开通免费运营线路共计25条,包括6条城内线路和19条城乡线路,车型全部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为此,县财政每年拨付1200万元用于公交企业运营补贴。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太原、朔州、晋中、吕梁、运城、晋城、临汾、阳泉等8个设区市的部分县(市、区)开展了免费公交服务,涉及具体区(县)共有20余 个。  免费公交的补贴,来源于财政资金。以“谁受益、谁负担、事权与财权相一致”为原则,由开通免费公交的县(市、区)财政支出。  一种补贴方式是政府兜底补贴政策,以公交企业运营需要的各项支出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基数,按月或者按季发放;另一种是政府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情况,每年给予公交企业固定的补贴资金。仅以这两种补贴方式计算,开通免费公交的县(市、区)每年的财政支出约为1.2亿元。

一举多得的惠民工程

住在清徐县徐沟镇的白女士,自从到县城上班坐上了免费公交后很开心,逢人就说:“县委县政府把老百姓坐车这种小事放在心上,我们打心眼里高兴。”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坐公交的大都是上班族、学生以及老年人等固定群体,公交免费,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  据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惠民措施实施以来,城市公交对当地百姓出行的吸引力显著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同时,绿色交通的发展也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城市公交,作为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值得大力提倡。先说汽车尾气污染,乘公交出行可以减少燃油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对改善空气质量意义重大。我省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碳排放大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公交免费可以降低私家车出行频次,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出一份力。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14830辆,占现有运营公交车辆的87.43%。其中,设区市建成区共有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8230辆,占节能与新能源运营公交车辆总数的55.49%,全省实现了城市建成区新能源公交车100%的目标,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太原市在特殊日子里也实行公交免费,让群众获得感和自豪感倍增。  实施公交免费乘坐,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惠民工程。

期待更多公交惠民新举措

全省多地实行公交免费,但大多数县(市、区)并未实施公交免费。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实行公交免费的前提是什么?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考虑到惠民、引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还有一大因素是地方财力不足。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交免费只能说是公交惠民工程的一种补充,不能作为今后的一种趋势。公交免费完全靠地方财政来“买单”,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就会缺乏在市场中的主动意识,坐等发补贴并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不利于公交事业的长久发展。  搭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有力东风,太原到忻州城际公交和城际铁路列车无缝对接,单程迈入太原“一小时经济圈”也将变成现实。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设立和发展起到了吸引产业汇聚人口的作用,还对我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公共交通双配置也会加快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让更多群众共享政策红利。  太原至太谷、太原至榆次,以及晋城的跨省际公交线路的运行,已经充分说明,根据群众需求设置的个性化线路将成为未来公交发展的方向,一些点对点的旅游专线将会越来越多。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研究市民对公交出行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实施定制公交,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新近出台的《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省试点实施方案》为我省的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方案涉及完善城市公交首末站系统、科学布局私家车和自行车停车场、推进铁路和公路及城市公交“零距离”便捷换乘等方面。为引导公众多乘公交出行,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该方案还提出推进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定制公交等政策。  “十四五”期间,我省要以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强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未来,在公交惠民的道路上,我省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期待更多关于公交惠民的新措施推出,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张剑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