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安徽省政协“将‘大黄山’(皖南)打造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月度专题协商会召开。省直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与委员、旅游领域代表面对面交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聚焦“大黄山”建设协商议政,这既是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大黄山”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四市,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区位条件优越,市场空间广阔。将“大黄山”打造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下简称“大黄山”建设),顺应了文旅发展的新趋势、新变革,发挥“黄山”国际品牌带动效应,构建以黄山市为龙头,四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的一体化发展旅游新格局,打造世界级文旅发展新高地,带动皖南乃至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实地调研,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发现,“大黄山”是新提出的概念,亟需克服各市传统上固有的地域观念,统一到“大黄山”的整体认识;“大黄山”涉及的各市情状不一,需要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一体化发展;此外,除黄山市休闲度假旅游已有一定基础外,其他三市都较弱,需要加大支持。
对此,他建议,加强舆论引导和深度研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认识“大黄山”建设既能推动整体提升,又能带动各市发展;要树立整体意识,打破行政分割,处理好各市错位发展与合作共进的关系。
同时,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大黄山”全域联动发展。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及四市政府,成立“大黄山”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力推进;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大黄山”建设刚需。出台支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对省级立项的项目,在用地指标、项目资金、项目融资、政府专项债等方面优先支持。对旅游重点和考核居前的县(市区)优先配给土地。鼓励市县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的国有资产,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省政协委员、黄山市政协主席路海燕认为,将“大黄山”打造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锻长补短推动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大黄山”之为服务安徽发展之进,是“大黄山”建设的根本任务。
但在调研中,路海燕发现一些不足,比如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省级层面的支持政策需要进一步聚焦聚集,黄山市的示范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体现发挥,产业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谋清谋实。
路海燕建议,打破地域界限,推动“大黄山”区域拧成一股绳、构建共同体、实现一体化。成立省级“大黄山”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指导各地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研究重大议题、重大事项,提出年度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研究出台支持“大黄山”建设发展专项政策,政策应突出集成创新,既有“含金量”,也要“吸眼球”。建设“大黄山”智慧旅游平台,完善旅游交通一体化网络体系,构建“快旅漫游”“大黄山”旅游交通网络。
在提升黄山发展能级方面,路海燕建议加快推进杭临绩、宁宣黄、黄衢金等铁路前期工作,推动黄山北站打造长三角轨道交通重点枢纽。加快屯溪国际机场迁建步伐,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大对开拓国际客运、货运航线的政策资金扶持,打造“大黄山”中心枢纽机场。
在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副主委吴椒军看来,皖南古村落保存了众多我国传统民居中重要的徽派古民居,承载了村民自古以来生产生活积淀的百科全书式文化,最具保护利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价值,也最具国际吸引力。但同时,古村落保护利用层次不高。有的破坏古村格局和原生环境,古民居修缮难以做到修旧如旧;大多是低层次观瞻式利用,形式单调;各村之间同质化严重,影响游客连续游玩;黄山市此类旅游产业及业态虽然不少,但普遍规模较小。其他三市差距更大。
提高保护利用的层次、打造古村落旅游各自特色、依托古村落拓展优质高效的产业……吴椒军建议,坚持“保护为主”,严守各项技术规范,既要整体保护古村落格局、建筑风貌、外形意蕴,也要将山水田园等环境保护好,还要原汁原味保护各类古民居,保护好非遗资源;利用古村落及其周边的山川农田,打造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形成特色;精选古村落承载的重要文化资源,运用创意+科技活态再现情境,创新特色。
据了解,本次协商会共收到发言材料57篇,充分体现委员、旅游领域代表及有关部门的心声和诉求。会上,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政府外事办等相关负责人作了回应发言。中安在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图文直播。(记者史睿雯 许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