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场,大民生。农贸市场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既体现着市场监管的“里子”,又展现着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水平的“面子”。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升级改造以及“大排查、大整治、大督导、大提升”活动,全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如今,一个个农贸市场“脱胎换骨”,外部“颜值”越来越靓,内部管理越来越规范,令老百姓的购物心情愈发舒畅。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购物环境
午后的阳光更加炙热,位于城阳区的金泰华农贸市场内客流明显少了。蔬菜经营业户王女士放松下来,娴熟地整理摆放各类蔬菜,擦拭台面,清扫地面,将部分不新鲜的蔬菜放进厨余垃圾桶内。“我们市场明显干净了,各个摊位摆放有序,顾客进来买菜心情好了,我们的生意才会更好,现在基本要到下午2点才能收摊。”王女士说,相信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后,整体环境还会大变样。
“这里环境卫生做得很好,蔬菜和海鲜都很新鲜,逛菜市场就跟逛超市一样,我基本每天要来两趟。”市民吕先生在市场内悠闲地逛着,他说农贸市场改造以来越来越高大上,这里竟然配备了食品安全检测室、母婴休息室、共享洗衣房等设施,购物体验感超级棒。
作为三星级农贸市场,金泰华农贸市场正在经历一次“蜕变”。不光是硬件设施改造,管理也更加规范,市场每天随机抽检商户菜品,检测结果将在农贸市场门口公示。城阳区市场监管驻场网格员定期巡查检查市场卫生情况和市场业户经营“红黑榜”评比管理办法落实情况,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监管,让市民有更好的购物环境。
在城阳区,像金泰华农贸市场这样正在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共有3处,预计在9月底全部完工。完备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硬件环境、富有匠心的陈列摆设,将成为农贸市场的“标配”,也让市场的购物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
居住在李沧区向阳易方农贸市场附近的王女士对农贸市场的变化也是深有感触,“我每天都来逛市场,眼看着市场一点点地改变,地上的积水没了,摊位更加规整了,以前来买菜那是生活所需,现在买菜感觉是享受乐趣。”
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工作思路,赋予创城工作更多民生情怀,助力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统筹开展农贸市场卫生大整治行动,加强公厕、水池等基础设施清洁消毒,及时清运垃圾,保持市场整体卫生整洁,做好疫情防控。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三小”大排查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业户经营资格。聚力开展农贸市场大提升行动,组织李村大集、东李百姓家农贸市场纳入市办实事进行升级改造,指导向阳易方、达翁、板桥、润来通、湘潭路等5家农贸市场进行自行改造。
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气度,连通着抚慰人心“烟火气”和文明典范“新窗口”。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践行群众路线,把力量下沉到一线,把工作延伸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到一线,紧盯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统筹日常检查、督导抽查、专项整治等工作,着力营造文明诚信、干净卫生的农贸市场环境,全力奏响农贸市场领域文明城市创建主旋律。
软硬件建设“两条腿走路”
“今天一来买菜,没想到环境大变样了,心情都跟着舒畅了。”近日,市民田女士惊喜地发现,经过几个月的改造,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的水产厅和牲肉厅焕然一新,每个摊位上方都配了电子显示屏,公布当日货价和经营许可证、进货信息等;水产摊位处则统一更换了下水,安装地漏,原本脏乱差、湿哒哒的环境如今已不见踪影。在市场外,原本乱停乱放的小货车都被规整地停在了泊车位,整洁有序。
大变样的农贸市场还不止这一家,记者从市北区市场监管局获悉,通过区办实事奖补等政策,积极引导市场开办单位按照《青岛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市北区进行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共8家,包括鞍山二路市场、陵县路市场、河西农贸市场、南山市场等。
今年,市政府将升级改造农贸市场不少于10处。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政府推荐,并组织有关部门逐一现场勘察,综合考虑群众需求、区域规划配置、项目可行性等因素,拟在年内实施升级改造14处农贸市场,从场地环境、划行归市、设施设备配置3个大项80个小项规定了市场升级改造标准,着力提升市场硬件设施水平,并与市场整治提升行动相辅相成,形成软硬件建设“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局面。
市市场监管局始终把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牢牢抓在手上,以农贸市场“四化一高”为目标,着力推动市场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发展,建设高品质农贸市场。同时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争创全面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督导、大提升”活动,对突出问题标本兼治、治标先行,出重拳、下重手,让农贸市场既有“烟火气”、又有“高颜值”。(记者 吴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