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坚持“补考”与“赶考”一起抓,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4亿元,比2016年增长26.8%。

创新实施“标准地+承诺制”“亩均论英雄”、绿色金融、国有企业重组等20项重大改革事项,发展质效大幅提升。

2020年我市成功实现PM2.5均浓度“退倒十”目标。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21位,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

改变,起于科学部署、战斗动员,成于苦干实干、求新求变。

年来,市委为邢台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路径。立足邢台市情实际,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三五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打出了一套高质量赶超发展“组合拳”,构筑起邢台发展新路径的“四梁八柱”。决心以超常规的举措和气魄,打破思想藩篱,不惧涅槃之痛,咬紧牙关奋斗,明显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思路清晰、目标笃定,全盘工作渐次推进、有序展开。随着发展阶段的进步、发展理念的创新,我市在抓好项目“双进双产”“234+1.5”“一高两低”、亩均论英雄、万亩千亿大台、“五未”土地处置、存量企业“一主三覆”、开发区升档进位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组合拳”,谋新局、拓新路、出新招,“大抓落实、大干实事”,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量质并举项目聚势 挺直高质量赶超发展“腰杆”

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我们与兄弟市、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在扩大而不是缩小,认清邢台主要经济指标落后的最大原因是投资不足,工作落实乏力是最大的难题,要真正把精力放到实打实抓投资上,落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

项目“双进双产”是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主引擎”。从促项目入手,我市明确了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路径。突出抓好项目“双进双产”,紧盯项目谋划、引进、推进、投产、达产不放松,加快引进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推进传统产业集群优化提升,对城市经济新台新模式新业态新项目和能够促进群众增收的项目,咬住不放、虎口夺食、一抓到底。

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项目“双进双产”,“以打桩论英雄”,以“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为工作标尺,狠抓项目落地。市委、市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项目“双进双产”工作例会,通报进展、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扎实深入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全面考量项目规模、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科技含量、环保标准等质量指标,坚持“234+1.5”标准,突出“一高两低”导向,做优增量。开展“五未”土地处置,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以差别化政策为调控手段,把土地资源产出效率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扎实推进“六重”工作。围绕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台、重大政策、重点要素,专门制定计划,推动“三创四建”活动本地化、具体化、系统化、精细化。

新增动能加快凝聚:今年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开工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7个,新增竣工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新增城市经济综合体项目66个,其中建成运营城市经济综合体46个;新增3000方米以上众创空间68家。

经济质效提升趋稳: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3.75亿元,财政、金融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00.5亿元,同比增长43.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1.1:40.9:48.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0.3和5.7个百分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兴业沃土引“客”来

项目建设“速度与激情”背后,是我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区域发展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比拼的是营商环境,谁的营商环境更优秀谁就能脱颖而出。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最优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投资优惠政策和对创业创新最大的扶持政策。

邢襄大地,“刀刃向内”促改革早已成为服务型政府的普遍共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我市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下好应对变局的改革先手棋,打好开拓新局的主动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勇于突破条条框框,打破坛坛罐罐,以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打破发展束缚,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推动邢台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必答题。市委坚持“改革才是最大的政策”“管用才是最好的政策”两个导向,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强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强劲提升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动能。

我市推动各类改革向基层延伸,企业群众办事涉及到哪里,证明材料就清理到哪里。截至目前,市本级两批合计取消证明材料298件,取消率为96%。各县(市、区)累计取消3301件。“越简单越好”日益成为审批工作的常态。市本级两次证明材料的清理,不仅涵盖了市级各部门,还横向延伸到政府部门下属各企事业单位和各行业公共服务单位,纵向延伸到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我市巩固提升“两不见面”改革成果,推进“互联网+政务”和“一网通办”,基本做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全省最短,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眼下,我市营商环境这一“软环境”正在逐渐变成“硬实力”,营商环境的好口碑正吸引客商纷至沓来。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8%。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725385户,同比增长13.6%,新增市场主体56763户。

痛下决心治污染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治理大气污染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高质量赶超发展,是通过恢复“绿水青山”来获得更大更好的“金山银山”。

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赶超发展,以超常的勇气和手段抓好生态环境治理,邢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均浓度2项指标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18位,成功退出“倒十”。

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21位,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来邢台投资兴业吧!”正是因为有了生态底气,邢台人向四面八方的客商发出诚挚邀请。

从客观条件来看,“重化围城”的邢台进行大气污染治理难度系数很大。而比产业困局更难破解的,是长期以来部分人安于现状、畏难不前的观念:“区位劣势论”“污染输入论”“产业不优论”“无可奈何论”等认识误区。

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该如何突围?去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破釜沉舟的力度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力争到2020年底PM均浓度退出全国“倒十”。

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落后。对此,我市有的放矢治本攻坚综合施策。

重点治理的是那些重污染企业,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所有企业拉闸限电、一关了之、一罚了之,而是在“精准、精细、精确”上下功夫。对钢铁、玻璃、焦化、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和工业炉窑、涉VOCs企业等,实施改造提升或综合治理,对重点企业实行排污总量控制,严禁超标排放,严查违法违规排放,日控月考,从严监管。

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杠杆撬动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严格依法执行项目“一高两低”准入标准;对钢铁、水泥、玻璃、焦化等行业,下决心推进转型升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成功退出“倒十”后,市委、市政府又拉高标尺,提出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的目标。

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争取,老百姓尽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七里河吸引来白鹭等野生鸟类栖息。水天一色、百鸟齐飞的美景,让许多鸟类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展望未来,路曲且长。让我们铆足劲、抓落实,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精益求精干好每一项工作,披荆斩棘破解一个个难题,抖擞精神打好一场场硬仗,让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成色更足!(记者 郭文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