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百业兴。

自胶东机场启动建设以来,我市大力推进胶东机场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已初步构建起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市政道路等相结合的胶东机场道路集疏运体系,方便了市民和来往青岛的国内外旅客通达机场。目前,从青岛市中心(市政府)到胶东机场距离约60公里,在路面状况正常情况下,开车用时约1个小时。

8月12日,随着胶东机场投运,市区到胶东机场的“迎宾大道”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通车。“我们是建设者,也将是受益者。期待着这条连接线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行驶在这条宽阔平整的通途大道上,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新机场高速连接线项目部经理牛同盼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年底前,新机场高速二期将全面开工建设

目前,主要有四条高速公路通达胶东机场,分别为两横(G20青银高速、G22青兰高速)和两纵(G15沈海高速、S62新机场高速)。

其中,S62新机场高速工程一期于2019年11月建成通车,为我省首条新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在胶东机场转场之际,开通近两年的新机场高速迎来了“高光时刻”:日均车流量从转场前的约0.4万车次增至转场后的1.6万车次,增加了3倍之多。在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新机场高速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宫帅看来,车流的倍增,意味着新机场高速在胶东机场集疏运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引擎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

接棒新机场高速一期,二期工程(即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已于今年上半年举行开工动员。青兰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我市环湾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城区与胶东国际机场间的关键通道,但双向四车道的现有通行能力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极不匹配。新机场高速二期工程由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主线东起现状青兰高速青岛西收费站西侧、女姑口特大桥起点处,沿既有青兰高速向西,止于河套枢纽互通立交,全长约15.7公里,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改扩建。连接线起自前阳互通立交青兰高速北侧主线收费站,沿现状华中路向南,与胶州湾大桥衔接,长约6.9公里。

该项目技术标准高,实施难度大。特别是前期手续办理难度大、需协调解决问题多。我市积极作为,反复协调争取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草局等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支持,相继完成了用地预审、规划选址、行业审查、胶州湾海洋公园规划调整等30余项前期手续办理,项目顺利启动开工。目前,正加快推进征地拆迁等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青岛交通发展集团董事长曹勇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与新机场高速一期、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环湾大道实现高效衔接,可以有效缓解胶东机场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

蓝谷至胶东机场将崛起一条快速通道

当下,以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为总体目标的青岛蓝谷发展势头正健。但从衔接胶东机场的现有路网来看,两地之间的公路交通联系主要依托G228丹东线和G204烟上线,路网衔接不甚完善,两条国道穿越区域城镇化率高,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较低。

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工程应运而生。

该项目东起滨海公路,途经即墨、城阳、胶州三个区市,按双向六车道、免费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标准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估,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力争年底开工建设。

这条快速路建成后,将填补中心城区北部区域东西向高等级道路的空白,成为胶东机场集疏运体系中的一条重要的全天候保障道路,带动沿线蓝谷、即墨、城阳、动车小镇、临空经济区等多个功能组团发展,对支撑引导我市城市空间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角度观察,这条快速路则被赋予更大的价值和期望。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处长王在峰说,项目自东向西依次连接龙青高速、国道204、青新高速、青银高速、华中路、新机场高速、沈海高速等,串联起我市与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方向的主要高/快速路,对于提升我市在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中的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工程将启动

按照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届时,每天将有数十万人次的客流进出胶东机场。

“以胶东机场转场为契机,我们已在统筹考虑实施高速公路能力提升工程。”王在峰介绍,下一步将针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偏低、骨干快速路尚待建设等短板问题,持续完善胶东机场周边路网体系。

按照计划,在今年开工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和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工程的基础上,沈海高速公路(南村至日照界段)改扩建工程、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也将加快推进可研、初设等前期审批工作,力争明年底开工建设。

随着胶东机场转场运营,机场周边部分道路贯通工程也列入相关规划。接下来,胶州市、城阳区和即墨区将持续完善机场周边县乡道路和市政道路等路网体系,实施春阳路西延、正阳路西延、李王路北延等道路贯通工程,为市域各方向及周边城市快速高效进出胶东机场提供便捷的综合交通保障。(记者 周建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