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西部‘最美大花园’”“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全域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智慧城市管理”……宜居宜业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新时代的今天,邢台这座拥有3500年建城史的城市,尽管环境宜人、出行顺畅、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然而,放眼未来,建设“品质城市”,是一个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命题。

如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如何提升城市治理水?如何提升城市品质?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向美而行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市人大代表,信都区南石门镇南小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长虹长期扎根基层,农业、农村,始终没有离开他的关注视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全域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等内容,让他感到很振奋。

“高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好起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贾长虹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规划先行。要发挥好规划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明确村庄布局及功能定位,注重对村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划建设中,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双赢”。

同时,要充分发挥居民主人翁作用,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此外,要通过组建专职保洁队伍,制定环境卫生考核细则等办法,建立长效保洁机制。“要进一步发挥美丽乡村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串线、连线成片。这样,全市人居环境才能再上一个台阶。”贾长虹说。

走绿色发展路穷沟沟变富窝窝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打造西部‘最美大花园’,推动西部资源型产业退出,向都市城郊型农业、文化旅游、研发设计等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对此,市人大代表、信都区浆水镇前禅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纪成既欣喜,又充满干劲儿。

李纪成说,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着力为农业种下“绿色”希望,为城市书写“绿色”未来,确保“生态美”成为邢台的永续优势。

我市一直致力于将西部太行山区建成“绿水青山”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李纪成所在的前禅房村,年来,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保护古村落原貌、提升人居环境、改造森林氧吧、建设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将一个四面环山的西部偏僻小村落打造成为康养旅游地,过去的穷沟沟变成了富窝窝。

李纪成建议,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打造“西部最美大花园”,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及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决淘汰落后低端过剩产能,着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加强智慧治理让城市更“聪明”更暖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已成为必然。”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曾国攀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治脏、治乱、治污、治堵、治安和智慧城市管理‘五治一管’”,而我市已搭建起“城市大脑”运行框架,全市共有30个部门97个系统数据实现迁移上云,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我市城管部门在32位街长中推广使用街长APP,可将发现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拍照、定位后上传至市智慧城管系统台,该台再按照管辖区域、案件类别派遣至责任部门处置。同时,通过市智慧城管系统的评价模块,每周可对街长督办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直观反映街长上街督办问题进展情况。

“街长APP是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曾国攀建议,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交通、民生、政务、医疗、环保等多部门的综合生态圈,各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需要横向打通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宜居的智慧城市。(记者 张婵娟 孙瑞超 刘东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