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当天,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通报了我市“十三五”低碳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紧扣“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定位,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GDP跻身万亿元城市行列,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22%,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双赢”。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周徐海介绍,“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强化低碳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完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等系列举措,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环境质量改善方面,2020年,南京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居GDP超万亿元城市前列,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大气、水环境质量均列全省第一。“十三五”以来,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45.6%,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22%。
主导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着力打造“4+4+1”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固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八大产业链,形成1个五千亿级、4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实行煤炭消费总量管控,研究制定南京市年度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基础上,通过严控煤炭品质、关停燃煤机组、压减企业用煤、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手段,全市煤炭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生态农林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推动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绿色化,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截至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积极发展森林碳汇,开展新一轮城乡绿化行动,实施森林抚育,改造低效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6%。
绿色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制定实施《关于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94公里,位居全国第七,成为全国首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主城区公交车辆除过江隧道车辆外已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出行分担率超62%;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累计发展量位居全省第一。
绿色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2017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7000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面积超27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600万平方米; 新增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融媒体记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