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青岛,企业究竟做得如何?8月26日,青岛召开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现场推进会,副市长耿涛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及各区市相关负责人,用一天的时间,对胶州市、城阳区、高新区、即墨区等地企业的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实地观摩、现场推进工作。在企业现场可以看到,从生产制造到企业管理,依托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青岛制造业企业增强竞争力、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的关键推动力。

来到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刚刚投产的年产10万吨优质巴氏鲜牛奶生产车间,让大家大感意外的是,这里几乎看不到“一滴奶”,全部生产过程都在各种大罐和管道内完成,而管控这些设备和管道的,也不再是车间工人,取而代之的是软件和电脑。偌大的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比如,过去巴氏鲜奶的杀菌都由人工操作,杀菌温度的高低、杀菌时间的长短都难免有偏差,而如今的数字化车间能实现对杀菌过程的精准控制,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无人工厂”生产出日常饮用的鲜奶,那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精密零部件又如何呢?当大家来到青岛利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切便一目了然。1500台数控机床正在忙碌工作,为小米、苹果等企业的电子产品生产所需的部件,最小的产品——某品牌高端耳机转轴,只比大拇指指甲略大,加工精度为头发丝的1/15。整个车间的生产管理不是靠经验、更不是靠感觉,而是靠数字成像、信息研判。一名工人,可以管理50台机床。而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已经完成数字信息化,产品的设计、出图、分析、校对编程、审核、批准等全部通过软件系统完成,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5G+工业互联网”是当下大家最热衷谈论的领域之一,在位于高新区的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参会者得以目睹青岛企业在这一最前沿方向上的探索。在智慧产业园的运营中心,集成了园区安全管理台、设备设施与能源管理台和智能工厂综合管理台。通过台,能看到工厂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任何管线、设备设施和智能工厂的全面数字信息。遍布于园区的数千终端传感器以及5G网络为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支撑。在技术加持下,占地200亩、拥有员工上千人的园区,日常只需要四五名运维人员。

来到海克斯康的车间,最先吸引眼球的是地面上贴的黑黄相间的夜光标线。正如同马路上的标线是为车辆行驶提供辅助一样,车间里的AGV物流小车会在标线的辅助下根据指令自动完成零部件或产品的运输。更多的变化则由肉眼看不见的电脑系统带来。过去,海克斯康拥有多达33个信息化台系统,基本处于孤岛状态,许多数据需要重复输入。而在新的智能工厂,各系统间实现了互联互通,业务流能智能自主连接,减少人为干预监控,实现“数字透明工厂”,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

来到日日顺即墨智能无人仓,国内大件物流仓储“黑科技”扑面而来。在这个相当于8层楼高、高达22米的立体仓里,龙门拣选机器人、AGV等能根据订单需求自主作业、自动穿梭,即使24小时不间断“黑灯”作业也完全不是问题。更炫酷的是,依托创新融合应用视觉识别、控制算法、机器自学、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从接收订单到完成分拣只需20秒,每天可自动拣选出库24000件大件商品,且拣货正确率达100%。

不只是场景应用,青岛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上也取得不小的进展。在上合示范区Handle全球根节点(青岛)项目现场,大家纷纷拿起扫码枪扫描展示台上贴有Handle标识解析体系认证二维码的俄罗斯套娃、咖啡等来自国外的产品。每扫描一件商品,大屏上就会展示产品的详细信息,名称、产地、保质期、最佳储存方法……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中的核心部分,而Handle标识解析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今年4月,Handle全球根节点(青岛)正式启动,项目以Handle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数据治理为核心,对接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行业资源,开展跨国Handle创新应用服务,提供标识注册、标识解析、数据管理和运行监测等服务,打造“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国际化数据共享交换服务体系,构建Handle标识解析创新应用生态。(记者 孙 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