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综合服务管理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实时共享;逐步扩大流动人口保障住房覆盖面,保障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本市参加中考和高考……8月30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别听取了市政府、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关于《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起草说明、审议意见的报告。这标志着该条例正式进入一审。

南京流动人口已达375万

随着本市户籍人口增长趋势逐渐放缓,流动人口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王秉德介绍,我市流动人口人数逐年上升,服务管理工作挑战和压力逐年增大,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已达375万人。

2015年10月,市政府制定出台《南京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试行)》,随着我市流动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确保条例“务实管用”

《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是2021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立法项目。市公安局作为条例起草部门,在市人大指导下,组织专班先后进行了法律法规汇编、实地调研、研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针对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结合各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建议,市公安局会同市司法局对法规文本共开展了7次征求意见、进行了17次修改。

为确保条例“务实管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多次研究,并与起草部门就有关立法定位、框架和内容等进行紧密沟通,对全市24家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单位进行前期调研,考察了上海、厦门、福州、苏州、滁州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召开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司法专业组代表、提出立法议案代表、市级部门、各区人大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各类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立法重点、难点问题反复进行研究论证,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被条例草案相关条款所吸收。

明确流动人口享受的权益

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张燕蕾介绍说,条例草案在保障流动人口权益、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升便民利民水、推进社会高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拓展,较好地顺应了流动人口对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诉求,旨在为“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超大城市目标提供法治保障。

条例草案提出,依托我市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台,实现居住登记、市场主体登记、个人信用、婚姻登记、房屋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实时共享;行政主管部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要主动告知流动人口可以享受的公共服务、权益和便利。

条例草案明确流动人口凭江苏省居住证在我市享受的各类权益及便利。例如,为流动人口中经认定为各类人才的,提供创业激励、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服务;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建设流动人口集体宿舍或者租赁住房; 逐步扩大流动人口保障住房覆盖面,为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提供保障租赁住房、租赁补贴; 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便利,保障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在本市参加中考、高考等。(记者 马金 缪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