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乡镇集市,感受农民群众庆丰收、感党恩、话振兴的热烈氛围。本报今起开设专栏,聚焦“三农”领域改革发展的成就亮点,展现“三农”发展新成就、科技强农新成果、乡村振兴新面貌。
秋天,掠过原野的风吹来丰收的气息。据省农情调度分析,今年全省秋粮面积6426.7万亩,较上年减少13.2万亩,基本保持稳定。若后期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秋粮产量预计超过2280万吨,较上年增加约27万吨。从全年看,面积、总产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任务,其中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沿江江南,一季稻垂下饱满的穗子,从高空看大地,呈现一片片浓烈的金黄色块;在淮河以北,辽阔的淮北平原上,玉米举起金黄的棒子,大豆挂满一串串鼓鼓的豆荚。在旌德县兴隆镇,农民连日来在田野里忙碌,这里上万亩水稻进入全面收割期,金灿灿的稻谷、层层叠叠的梯田、散落的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在庐江县,一季稻也已陆续开镰。“今年我种的主要是糯稻,有200亩,预计20天左右收割。亩产1300斤到1400斤,大丰收! ”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种粮大户朱中文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负责人介绍,一季稻作为我省秋粮第一大作物,近年来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早稻面积较上年持平微增,稳住了去年来之不易的止跌回升势头。总的来看,秋粮水稻面积持平略减,实现了稳定。根据当前总体苗情长势判断,预计一季稻平均亩产较上年增加,总产高于上年。
玉米面积继续上升。近3年以来,由于玉米市场价格走高且基本稳定,种植比较效益和机械化水平高于大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升。预计玉米单产将略高于上年,同时因面积扩大总产较上年有所增加。
大豆长势明显好于上年。今年主产区大豆花荚期天气情况有利,病虫害发生情况较轻,田间长势均衡健壮,为夺取丰收打下了坚实的苗情基础。如果后期不发生较大灾害,大豆单产将较上年实现一定幅度增长,预计总产高于上年。
在保面积和产量的同时,在粮食生产中我省突出围绕提质增效,科学合理调整结构。突出“按图索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在全国首创制作并公开发布优质专用小麦 (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推进“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打造商品性一致、品质一流的皖粮基地。今年268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喜获丰收,平均每斤溢价10%以上。落实优质专用水稻2380万亩、占播种面积63%,其中单品种5000亩片264个,种植面积162.36万亩;整建制乡镇69个,种植面积213.24万亩;整建制县8个,种植面积87.57万亩。抓好示范引领,在21个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聚焦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记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