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金秋时节,江淮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从南到北飘荡着丰收的味道。本报记者走在丰收的田野上,与农民朋友一起庆丰收,话增收,在欢声笑语中真切感受乡村振兴的可喜变化。今天是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日报特推出整版报道,与大家共享丰收的喜悦,共同祝愿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9月22日,庐江县柯坦镇枣岗村,金黄的稻田仿佛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绿荫掩映的村庄点缀其中,一幅丰收在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通讯员 左学长 摄
规模化 这样种地有“钱途”
9月20日,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南园村,在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声中,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些玉米马上将运往附近的粮食仓储场地,先脱粒、再烘干、然后入库。 ”南园村党总支书记苏振勇说。
去年,村民赵德义将家中7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古饶镇新家园三农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老人脸上绽放出笑容。
“把地交给合作社种,旱涝保收,每亩保底收入700元,年底还能参与分红。 ”赵德义说,他还在合作社帮忙,又多了一份务工收入。
南园村是淮北市开展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工作试点村之一。 “由党支部书记或者是党支部成员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建立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 ”淮北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家园合作社要做深土地文章,向土地要效益。合作社以土地托管和良种经营为主导产业。 ”苏振勇告诉记者,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调配机械、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收费、统一提取管理费”。其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土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粮食价格也能卖上去。
新家园合作社正式运营后,南园村村“两委”成员带头以土地入股,鼓励村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在宣传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过程中,村“两委”协同村民理事会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建立试验田,让村民看到成效。目前,已有200多户农民把土地交给了合作社。
在古饶镇党委副书记侯子佩看来,合作社充分利用村内土地、农业机械等资源,实现了耕种田管收储全过程闭环发展。合作社成立了村民务工队,把脱贫户、低保户、年龄较大且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组织起来,既解决了合作社劳动力不足问题,又提高了村民日常收入。
“据测算,合作社一亩地一年下来收益300元。我们把其中的20%作为村集体收入、20%作为公积金、10%作为公益金、50%用于分红。 ”苏振勇说。
据了解,新家园合作社成立后,共带动南园村村民务工1000余次,发放机械人工费80余万元,土地入股农户200余户,150余名村民参加劳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余万元。最近,合作社又流转了200多亩地。至此,该合作社已流转土地近1500亩。
种粮,优质优价是“硬道理”
9月20日,记者在来安县大英镇街道居委会的高标准农田看到,这里一片金黄,秋风掀起层层金浪,送来阵阵稻谷的清香。
看着眼前翻滚的金色稻浪,种粮大户郭玉波满脸丰收的喜悦:“这块田里种的是奥香一号,再过10来天就开镰了,今年水稻市场价在每斤1.27元左右,按照合同,我的稻子能卖到每斤1.47元,每亩收入1600元不成问题。 ”
郭玉波的信心来源于年初与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该合同约定:公司为郭玉波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销售等全程生产服务,郭玉波种出符合品质要求的稻谷后,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20元的价格收购。
“我们种植的是公司配发的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的优质品种,公司提供化肥,怎么用、用多少都有详细规定。 ”郭玉波向记者介绍,从选种到种植再到收割都有严格要求,确保能够产出达到绿色大米标准的产品,卖出好价钱。
郭玉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种植了460亩订单水稻,连片种植便于统一管理,从插秧到收割几乎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再加上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每亩种植成本降低了100多元,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0元的价格收购,每亩又能增收200多元。 “种植成本低了,收购价格高了,我这460亩水稻能增收10多万元。 ”郭玉波告诉记者,优粮优种让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粮食企业可以说是一手牵着农户,一手牵着消费者。 ”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顺成向记者介绍说,通过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选择优良稻谷品种,要求农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栽种、施肥、除草,确保企业能够产出受消费者欢迎的好米,也使得农户收入更高、腰包更鼓。
近年来,来安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粮食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签订 “订单种植”合同,构建稳固的利益联合体,通过“优粮优价”的市场调节机制,引导农民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优质粮食,实现种粮农户持续增收。
“为了鼓励更多农户和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种植,我们拿出295.4万元,对完成订单200亩以上的农户和5000亩以上的企业进行补贴,通过优粮优价、订单种植的方式,推动粮食生产由‘农民种什么,企业收什么’向‘市场要什么,农民种什么’转变。 ”据来安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潘万明介绍,目前,全县有12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