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安徽省举行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烈士褒扬纪念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林海现场发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旭升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全文如下: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安徽退役军人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再过8天就是“9·30”烈士纪念日,在此向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出生命的英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广大烈士遗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风雨路,一代代共产党人以身许国、忘我报国,生命在许国报国的伟业中熊熊燃烧。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不畏牺牲,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和平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英雄烈士,立足平凡岗位,坚守初心使命,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在危难关头勇于逆行向前,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赤诚,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敬仰!
安徽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江淮大地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和一大批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全省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8.8万名,还有数以万计未知姓名的无名烈士。下面,由我来介绍下安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有关情况。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建以来,始终将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刻领会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认清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历史使命,崇尚英烈、关爱烈属,全省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一)坚持尊崇导向,在坚决捍卫英烈荣光上发力。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自组建起,就不断强化英烈名誉保护工作的责任担当,以法之名坚决捍卫英烈荣光。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普法宣传,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规范》《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规范》等两项省级地方标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理侵害烈士荣誉、烈属权益等行为。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3部门,建立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坚决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烈士烈属合法权益。会同省检察院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通过检察监督及时发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到位,确保烈士纪念设施本体建筑保护良好,确保周边环境保持庄严、肃穆、清净。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在今年我省开展的第二届英烈保护知识有奖问答普法活动中,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万名网友参与互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真情关爱烈属,在加强政策待遇落实上发力。统筹抓好待遇落实和关爱帮扶,进一步提升烈士遗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尊崇感。一是落实抚恤优待。组建以来,为新评定的12名烈士的遗属,发放烈士褒扬金1267万元、发放一次性抚恤金近1000万元,向符合条件的1375名烈士遗属按月发放定期抚恤金,为近百名符合条件的烈士遗属安排工作。全面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烈士子女在公办学校学习期间免交学杂费,中考、高考实现降分录取。二是常态走访慰问。建立健全村级“周探望”、乡级“月走访”、县级“季联络”、市级“年督办”、省级常态化督导的关爱帮扶机制,积极筹措烈士遗属纾困解难优待金,按照不低于当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0%的标准发放。上半年,走访慰问烈士遗属6700多人次,送去慰问款(物)247.5万元。为23位烈士寻找到了亲属,为其中的14位烈士举行了认亲、祭扫仪式。2名烈属代表受邀赴京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凸显尊崇关爱。三是服务异地祭扫。出台《安徽省烈士亲属异地祭扫组织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细化明确烈士亲属异地祭扫的服务保障内容、办理流程、优先优惠措施等,在国家规定的跨省祭扫基础上,将省内跨区域祭扫的烈士亲属一并纳入服务保障范围,此举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充分肯定。四是用心办好实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关爱帮扶工作,为失能半失能烈士遗属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居家服务,为生活困难烈士遗属送去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组织优抚医院为烈士遗属免费体检、定期开展医疗巡诊,依托全省光荣院为有养老需求的烈士遗属提供集中供养和优惠优待服务。
(三)加强设施保护,在红色资源育人育心上发力。一座座烈士纪念设施,见证的是一段段红色历史。通过走进烈士纪念设施,观看一幅幅历史图片、瞻仰一件件珍贵文物、聆听一桩桩红色故事,让我们这些后人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温度,感受先烈们的壮志豪情、壮美人生,激励我们更好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铸就新的伟业。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就加强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等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烈士纪念设施21673处,县级以上烈士陵园130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3家、市级20家。一方面,高站位规划定位。严格落实国家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有关规定,以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安徽省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实施方案》,全省以设区的市为单位,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建立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项目库,着力打造“一中心、两群、两带”江淮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新阵地。“一中心”,即皖西大别山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中心;“两群”,即皖北、皖南烈士纪念设施展示群;“两带”,即沿淮、沿江烈士纪念设施展示带。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实施。将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省退役军人事务、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文旅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确保“十四五”时期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着力让全省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面貌得到改观、焕发荣光。积极申报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2020年全省获退役军人事务部审批及确认的建设项目达20个,总量居全国前列。基于安徽扎实的工作基础,退役军人事务部并将我省列入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数据校核工作试点先行省份。
(四)传承红色基因,在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上发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在全省开展“百年江淮英烈”等褒扬纪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一是开展“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联合安徽广播电视台策划举办“一封家书祭清明”纪念活动,诵读烈属写给烈士的家书,连续在安徽卫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头条推送。举办“一幅画像显英容”纪念活动,邀请省公安厅模拟画像专家为烈士描摹画像,重现“英烈面容”。公布全省烈士陵园祭扫服务电话和地址,开通便民热线,通过预约登记、短信提醒、错时祭扫等方式实现祭扫人员分流,代收“鲜花外卖”致敬英烈,开设网上英烈祭扫纪念平台,为社会各界祭扫提供便利优质服务。清明期间持续推出“四个一”代祭扫服务,即为每座烈士墓擦拭一遍墓碑、敬献一束鲜花、拍摄一组照片、给烈属打一通电话。今年以来,全省烈士纪念设施接待实地祭扫500余万人次,服务群体祭扫1万余场,代祭扫3000余场次,擦拭烈士墓碑3万余座、敬献鲜花10万余束,接收“鲜花外卖”近2000束,为千余名烈属送去祭扫影像资料。二是讲好“百年江淮英烈”故事。积极参加退役军人事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3名专职英烈讲解员和1名志愿英烈讲解员通过选拔将代表安徽参加全国比赛。开展“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择优推荐18部短视频,参加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组织的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百年江淮英烈”专栏,选取陈延年、陈乔年和陈陆、王松等建党百年来不同时期的烈士,讲述英烈故事。三是申报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项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省推荐申报的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大别山烈士陵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等4处纪念设施和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刘中一、哥利亚捷夫、方瑛、储蓄谋、刘一鸿等5名英烈,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全省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力度不够,在标准化建设、现代化展陈、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还有不少的短板和弱项;英烈事迹研究、编著、讲解等专业化人才不足,讲解员的数量和讲解水平不能满足新阶段的宣传教育需求;弘扬江淮英烈精神的影视作品、话剧、图书还不够丰富,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探索,努力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全省系统将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一二三四五”上下功夫,努力让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意识根植人心,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汇聚奋斗力量、争取更大光荣。
(一)抓好一项工程。一项工程,即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这项大工程。认真贯彻我省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相关工作方案,持续打造“一中心、两群、两带”江淮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新阵地。深入落实“信息校核、规范整修、有效管护、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工作标准,对各地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验收,重点解决零散烈士墓管理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始终坚持“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大力实施全省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组织申报“十四五”时期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报请省政府批准公布第五批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全面提升全省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水平。
(二)推动两项融合。两项融合,即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融合、与资源开发融合,通过两项融合,更好地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统筹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绿色生态、特色文化、地域民俗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指导各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开展“建设管理质量提升”行动,争创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安徽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升吸引力,助力乡村振兴。在推动资源融合方面,会同省文旅厅将全省164处烈士纪念设施纳入安徽省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并进行维修保护和展陈提升。以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将烈士纪念设施纳入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融入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搭建三个平台。三个平台,即合作共治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学习实践平台,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强化英烈保护和英烈精神弘扬。在搭建合作共治平台方面,进一步健全英烈保护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强日常联络、专题协调、协同发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促进依法共治,构建联动协调机制高效运行、整体合力持续增强、作用成效不断显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英雄烈士保护工作新发展格局。在搭建宣传教育平台方面,深化烈士史料事迹研究,丰富展陈内容,做到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创新讲解服务方式,采取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加党史学习教育的沉浸感、代入感、体验感。拓展现实传播渠道,探索通过“云展览”、短视频、在线直播、全景VR等形式,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在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方面,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建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基地,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读书沙龙等主题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传承、传承中成长。
(四)夯实四个基础。四个基础,即制度机制基础、信息数据基础、人才队伍基础、标准规范基础,通过夯实四个基础,进一步推进褒扬纪念工作提质增效。在夯实制度机制基础方面,进一步健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管理、运行、服务、宣传等工作制度机制,提升全面建设水平和服务保障质量。持续开展褒扬纪念领域普法宣传和政策宣传,推进政策落实。在夯实信息数据基础方面,强化烈士纪念设施数据校核工作成果运用,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启动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数字展示工程。在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方面,拓展系统内工作人员尤其是英烈讲解员的培训渠道,提升履职能力。建立英烈褒扬纪念工作专家库,邀请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安徽地方史以及文博、档案、司法、检察等领域的专家,为加强英烈保护工作把好政治关、史实关,增强展陈和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在夯实标准规范基础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规范》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规范》两项省级地方标准基础上,一体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技术、服务、管理等标准制定,建立健全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护标准体系。
(五)提升五个“度”。五个“度”,即热度、力度、广度、精度、纯度,通过提升五个“度”,持续增强烈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尊崇感。在提升“热度”方面,严格落实村级“周探望”、乡级“月走访”、县级“季联络”、市级“年督办”、省级常态化督导的关爱帮扶机制,常态化推进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确保热度不降。在提升“力度”方面,持续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关爱帮扶活动,以“尊崇全覆盖、服务全方位”为工作目标,及时解决烈属“急难愁盼”的问题。在提升“广度”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与烈属家庭认亲戚、结对子,让尊崇关爱烈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提升“精度”方面,持续加大光荣院、优抚医院等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进一步健全烈属抚恤优待政策体系,让烈属得到更好的保障。在提升“纯度”方面,坚决防止重痕迹轻实绩,坚决杜绝在英烈保护、关爱烈属等工作上做表面文章、面子工程的行为发生,确保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纯洁性。
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政治意义重大,使命任务光荣。恳请社会各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共同营造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烈士遗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尊崇感,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